[实用新型]一种白光LED背光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0531.X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8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姜滨;吉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23/00;F21V9/10;H01L25/075;H01L3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光 led 背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白光LED背光源,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白光LED具有发光效率高、功耗低、寿命长、环保等很多优点,因此被认为是将来最有希望取代传统光源的照明光源,最近将白光LED作为显示器等的背光源使用的研究开发正在进行着。现有的白光LED的具体结构是,将GaN芯片和钇铝石榴石(YAG)荧光粉封装在一起做成,其中,GaN芯片发射λp=465nm、Wd=30nm的蓝光,高温烧结制成的含Ce3+的YAG荧光粉受此蓝光激发后发出黄光。而且,蓝光芯片被安装在碗形反射腔中,覆盖着混合有YAG荧光粉的树脂薄层。上述蓝光芯片发出的蓝光的一部分被荧光粉吸收,另一部分蓝光与荧光粉发出的黄光混合,就可以得到白光。这种通过蓝光芯片得到白光的方法,构造简单、成本低廉、技术成熟度高。
但是,由于所覆盖的YAG荧光粉的成分固定,导致难以有效控制色坐标及色温,而且如此封装的白光管的色彩不够柔和,显色性较差,显色指数也较低,通常在50-80之间,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再者,YAG荧光粉的光衰速度较快,白光的寿命缩短,无法获得稳定的光输出和维持较高的器件寿命,难以满足人们对照明光源的长寿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点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降低了热阻、又提高了显色性能的白光LED背光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其包括:金属基板;氮化铝薄层,附着在所述金属基板的上表面;多个蓝色发光二极管,通过共晶焊方式设置在所述氮化铝薄层上,并且位于所述氮化铝薄层的中部位置;肖特基二极管,相对于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设置在距离中心部更远的位置;多个电极,从所述金属基板的侧面引出,用于与所述多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电连接;以及荧光胶层,由覆盖在所述氮化铝薄层和多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及肖特基二极管的上方的荧光胶凝固而成,所述荧光胶包含红、绿、橙色荧光粉。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多个蓝色发光二极管、所述肖特基二极管同所述氮化铝薄层结合的底面为光滑平面。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金属基板的四个侧面形成规定尺寸的挡沿,该挡沿的上沿比金属基板的上表面高出一定尺寸、并且与所述荧光胶层的上表面平齐。
再者,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荧光胶中包含的红、绿、橙色荧光粉分别是:成分为Silicate的TMR-300595-01C090型荧光粉,成分为Silicate的TMG300530-01B200型荧光粉,成分为Silicate的TMO100582-390480型荧光粉。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荧光胶层是通过涂敷混合了0.30g成分为Silicate的TMR-300595-01C090型荧光粉、0.69g成分为Silicate的TMG300530-01B200型荧光粉、0.01g成分为Silicate的TMO100582-390480型荧光粉和10g的道康宁6550硅胶而构成的荧光胶形成。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共晶焊将多个蓝色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氮化铝薄层上,从而改善了蓝色发光二极管同氮化铝薄层及金属基板的结合结构,因此大大降低了整个产品封装后的热阻,提高了散热性能。再者,由于红、绿、橙色的荧光粉形成荧光胶,明显地提高了显色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白光LED背光源的具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白光LED背光源的具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白光LED背光源中的蓝色发光二极管和肖特基二极管的电连接关系的等价电路图。
附图标记
1:金属基板, 2:氮化铝薄层,
3:电极, 4、4’:蓝色发光二极管,
5:肖特基二极管,6:挡沿,
7:荧光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05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