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压缩机循环节能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20170613.4 申请日: 2009-08-11
公开(公告)号: CN201437765U 公开(公告)日: 2010-04-14
发明(设计)人: 黄黎明;秦光泽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中普瑞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主分类号: F04B39/00 分类号: F04B39/00;F04B39/16
代理公司: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冯铁惠
地址: 100141 北京市西城***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空调 压缩机 循环 节能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对传统空调制冷循环系统进行改进的一种空调压缩机循环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制冷系统一般是通过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所构成的回路中不断循环而产生制冷效果的。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有高压、低压、高温、低温、气态、液态、气液混合态等各种复杂综合的状态,由于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系统的最佳平衡点及各部分内部的制冷剂状态都会改变,因此导致整个系统不能持续稳定运行并且效率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对制冷剂循环过程中的运行状态进行优化,从而以实现改善制冷机组状况,使其更加节能,并增加制冷系统寿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低能耗、提高制冷效率、减少高压报警、增加制冷系统寿命的空调压缩机循环节能装置,以改善空调制冷机组工况,从而提高应用效率并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调压缩机循环节能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和湍流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部采用偏心喷管作为制冷剂进口,底部安装有液体收集器;所述湍流器筒体内安装有若干曲面导流片;所述液体收集器的出口经加速锥管后与湍流器管道连接。

为使气液分离器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所述气液分离器内壁喷涂有弹性涂料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压缩机循环节能装置的有益效果为:气液分离器可吸收高压脉冲,减少冷凝器积液,随环境温度调节循环系统各部分的液量平衡并增加散热量;湍流器与加速器可利用吸附原理减少膨胀阀后端的泡沫,从而增强蒸发效果。与制冷系统功率的适当匹配,可改善制冷机组工况、降低能耗、提高制冷效率、减少高压报警、延长制冷系统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压缩机循环节能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湍流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气液分离器罐体;2、偏心喷管;3、弹性涂料层;4、液体收集器;5、加速锥管;6、湍流器;7、膨胀阀;8、曲面导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压缩机循环节能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和湍流器6,气液分离器罐体1的内壁喷涂有弹性涂料层3,所述气液分离器上部采用偏心喷管2作为制冷剂进口,底部安装有液体收集器4,液体收集器4的一端伸入气液分离器罐体1的下端口处并固定,液体收集器4的出口经加速锥管5后与湍流器6管道连接,湍流器6的输出端口通过导管连接膨胀阀7。

如图2所示,所述湍流器6简体内安装有若干曲面导流片8,所述曲面导流片8的截面流线结构可保证液体经过后可产生较小的液阻,并能产生足够的离心力从而形成湍流效果。

以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压缩机循环节能装置,工作过程涉及重力沉降原理及折流分离原理:前者主要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当液体与气体一起流动时,液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一个向下的速度,而气体仍然朝着原来的方向流动,即液体与气体在重力场中有分离的倾向,向下的液体附着在壁面上汇集在一起通过排放管排出;后者主要原理为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流动时,遇到阻挡使气体折流而走,而液体由于惯性将继续保持一个向前的速度,前行的液体附着在阻挡壁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最后通过排放管排出。

工作时,来源于室外机的制冷剂通过偏心喷管2偏心喷入气液分离器罐体1内壁的弹性涂料层3上,因折流分离原理而产生较强的气液分离效果,而后制冷剂在气液分离器罐体1内利用重力沉降分离原理再进行气液分离,使得液体流向底部的液体收集器4内,完成气液分离器罐体1内部的气液分离的同时也在气液分离器上部形成了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气容,此气容可吸收高压脉冲,减少冷凝器积液,随环境温度调节循环系统各部分的液量平衡;液态制冷剂经液体收集器4通过加速锥管5缩径后会高速流入膨胀阀前部的湍流器6,流经曲面导流片8进而产生旋转,由于旋转的离心作用使制冷剂贴壁进入后面膨胀阀7,由于吸附原理,减少了膨胀阀出口的泡沫,从而增强了蒸发效果,进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普瑞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北京中普瑞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06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