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达磁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0788.5 | 申请日: | 200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0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仁捷;陈江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11265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磁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马达磁极结构,尤其特别是一种可以快速完成绕线作业并且可以按照线圈需求进行配合组装,用来降低生产成本且减少工时的马达磁极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式内转式的马达定子按照不同用处区分有三极柱、四极柱、六极柱、八极柱、十二极柱等结构,并在各个极柱上或极柱间绕上漆包线线圈,并构成复数组启动线圈及复数组运转线圈组,早期仍然需要用人工方式单向一一绕设,因此加工速度慢,从而造成成本提高且浪费工时,因此非常具有改良的必要。
又由于传统定子构造的每一个磁极柱上都绕有一组以上的线圈,当磁极数增加时,磁极与磁极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小,以致于限制了绕线的空间,也使绕线路径愈加复杂,当磁极都绕上线圈之后,又很容易因为线圈与线圈过近而造成触碰导致短路,所以此结构往往无法以更大线径更多线圈数来增加马达的扭力,进而影响马达整体的效率。
并且在制做成本上,传统定子由于线圈较多,卷绕完成时产生的体积会相当庞大,容易向内挤收而遮住轴心孔,必须还需要人工向外拨开线圈,造成相当的困扰且浪费成本,而且,传统定子线圈卷绕过于膨松,容易触及到硅钢片,进而产生导电的情形,影响定子风扇的运转,此外,当启动线圈与运转线圈的卷绕圈数相同时,产生的启动速率与运转速率相同,但并不是所有定子都要求运转及启动的速率必须相同,另外有的产品要求启动速度与运转速度相异,因此为了满足不同产品的速率需求,传统定子并不是最佳的结构设计。
发明内容
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按照启动线圈与运转线圈使用需求进行配合组装的马达磁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生产成本且可有效增加硅钢座兼容性的马达磁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完成绕线作业的马达磁极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磁极结构,包括:一个第一硅钢座及一个第二硅钢座,所述第一硅钢座具有复数第一绝缘柱,所述第二硅钢座具有复数第二绝缘柱,且所述第一绝缘柱与第二绝缘柱的外端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墙垣,并在第一绝缘柱与第二绝缘柱之间分别设有槽口,而所述第一绝缘柱上圈绕有复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绝缘柱上圈绕有复数第二线圈,而所述第一线圈是启动线圈和运转线圈其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线圈是启动线圈和运转线圈另外的一个,所述第一硅钢座与第二硅钢座是相互堆栈,且所述第一绝缘柱与第二绝缘柱是同时相互堆栈且交错,而圈绕在第一绝缘柱与第二绝缘柱上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同时相互堆栈且交错,达到可以按照需求进行配合组装第一硅钢座与第二硅钢座,用来增加硅钢座兼容性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快速完成绕线作业的功效;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降低生产成本;
2.兼容性高;
3.快速完成绕线作业;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硅钢座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硅钢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硅钢座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硅钢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组合示意图;
图中:
第一硅钢座...1
第一绝缘柱...11
墙垣...12
槽口...13
第一线圈...14
第二硅钢座...2
第二绝缘柱...21
墙垣...22
槽口...23
第二线圈...2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A、1A、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马达磁极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包括一个第一硅钢座1与一个第二硅钢座2,所述第一硅钢座1向外水平延伸是复数第一绝缘柱11,所述第一绝缘柱11的外端则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墙垣12,且在各个第一绝缘柱11之间具有槽口13,而第二硅钢座2则向外水平延伸是复数第二绝缘柱21,且在各个第二绝缘柱21的外端则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墙垣22,在各个第二绝缘柱21之间具有槽口23,该第一硅钢座1的第一绝缘柱11上圈绕有复数第一线圈14,而第二硅钢座2的第二绝缘柱21上圈绕有复数第二线圈24,其中第一线圈14为启动线圈及运转线圈其中的任意一个,而第二线圈24为启动线圈及运转线圈中另外的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0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事件分类和规则树的关联分析装置
- 下一篇:一体化智能电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