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浴蒸汽加热型气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1715.8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544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东;张中清;吴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8D19/00 | 分类号: | F28D19/00;F28F9/00;F28F9/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71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浴 蒸汽 加热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如LO2、LN2、LAr、LNG、LCO2、LC2H4、LPG等低温液体的气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气化器是低温液体贮存汽化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低温液体(液氧、液氮、液化天然气等)通过热量交换形式,使液化气体气化,转变成常温气体,以便被工业利用。
目前工业装置气化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空气加热型气化器、水加热型气化器、水浴蒸汽加热型气化器等。其中,空气加热型气化器和水加热型气化器使用压力低、占地面积大、处理能力低;水浴蒸汽加热型气化器处理能力大,但易振动、噪音大。
水浴蒸汽加热型气化器常见形式图1a和图1b所示,这两种汽化器是在蒸汽进入位置上有差别。在图1a所示结构中,水蒸汽进汽管口9位于设备底部,蒸汽从设备底部进入;图1b所示结构中,蒸汽从设备顶部进入。其工作原理是蒸汽由蒸汽管道通过水蒸汽调节阀8、蒸汽分配管7或水蒸汽母管10及水蒸汽加热支管11上的小孔直接与设备筒体3内的水混合,加热设备筒体3内的水,再由水与换热盘管4中的低温液体进行换热,使低温液体吸热气化。图1a和图1b中常规相同的结构设置还包括气体出口1、气体汇集管2、低温液体分配管5、低温液体入口6等,在运行过程中,当蒸汽与冷水相遇时,常会产生水击现象。当低温冷水与水蒸汽相遇时,水蒸汽凝结,造成局部真空,引起周围介质高速冲击而产生振动。如果工艺设计和实际运行的工况点吻合,设备运行可能正常,但在实际工业运用过程中,气化温度经常偏离设计值,振动明显加剧。概括来说,产生振动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水与蒸汽直接接触而引起;二是客观存在运行工况点偏离设计工况的现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水浴蒸汽加热型气化器,实现设备在变工况条件下的运行,能有效避免水击和振动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水浴蒸汽加热型气化器的结构特点是在筒体中,设置浮动管板换热器,水蒸汽进口管设置在浮动管板换热器的顶部,低温水进口管设置在浮动管板换热器的下部,由低温水进口管进入浮动管板换热器中的水是以浮动管板换热器的壳体为流道,并从浮动管板换热器上部间隙引入筒体内;在筒体中设置缠绕管式换热器,在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低温液体进口管箱和气体出口管箱。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水蒸汽进口管上设置膨胀节。
在缠绕管管束的低温液体进口管箱和气体出口管箱中采用管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原有筒体中的剩余空间,增加设置浮动管板换热器代替直通式蒸汽母管或水蒸汽分布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由直接传热改为间接传热,蒸汽和水之间的换热是在浮动管板换热器内实现的,而且蒸汽和水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由换热管隔开,避免了水击和振动;
2、本实用新型在水蒸汽进口管上设置膨胀节,浮动管板换热器的上管板可以在壳体内一定限度地自由伸缩,可以较好地克服温差应力;
3、本实用新型由原来的水与低温液体自然对流换热改成强制对流换热,即低温液体管外的水由静止水变成了循环流动水,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低温液体与水换热的换热面积,减小总体结构尺寸;
4、本实用新型在低温液体和水之间的换热部件设置为缠绕管式换热器,水在缠绕管式换热器管束间的流动呈现了旺盛的错流流动状态,显著增强了换热效果;
5、本实用新型在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进、出口中采用了管板结构,这种结构保证了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焊接连接方式得以可靠的实现,消除了图1a和图1b所示结构中换热盘管与低温液体分配管以及换热盘管与气体汇集管之间焊缝不易焊透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a为下部进汽的已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1b为上部进汽的已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在筒体3中,设置浮动管板换热器7,水蒸汽进口管9设置在浮动管板换热器7的顶部,低温水进口管5设置在浮动管板换热器7的下部,由低温水进口管5进入浮动管板换热器7中的水是以浮动管板换热器7的壳体11为流道,并从浮动管板换热器7上部间隙引入筒体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17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