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茶叶品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1950.5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483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胡功银;宛晓春;金纬;张正竹;班淼屾;邓文平;戚丽;蒋晓魁;王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9 | 分类号: | G01N21/49;G02B27/1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88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技术 快速 检测 茶叶 品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应用领域,尤其是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茶叶品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茶叶加工规模化的发展和人们对优质茶叶的需求增加,茶叶从原料到加工至干茶的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评价茶叶鲜叶品质的主要指标是嫩度和匀度,且这些指标决定着原料的价格。目前,鲜叶的品质主要靠茶叶收购人员的感官评定,这种方法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客观评定鲜叶原料有关的化学指标如水分、纤维素等,过程繁琐且周期长,不利于茶叶的现场收购。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不同的鲜叶原料应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传统加工方法都是靠经验值来控制各个工艺,容易造成误差,导致各加工步骤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不利于保持干茶品质的稳定性,而采用化学方法分析工艺参数又无法与加工同步进行。
干茶的品质也存在主观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主观评价一般靠闻香气、看汤色和尝滋味来鉴定,同样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客观评价指标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一般都需将样品粉碎后,经过各种浸提和除杂步骤,最终获得各种成分的含量,周期都很长且过程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茶叶品质的装置,以解决传统的茶叶品质评价方法不客观,评价过程复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茶叶品质的装置,包括有近红外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源光路前方设有分光系统,分光系统出口设有分束镜,经分束镜分成两束光,其中一束光入射到参考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另一束光经过光纤入射到漫反射积分球,所述漫反射积分球有第一、第二出光口,其中第一出光口外设有旋转样品台,第二出光口处设有信号近红外光电探测器;所述参考近红外光电探测器、信号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分别通过电缆接入到放大转换模块。
所述的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茶叶品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样品台由步进电机驱动其转动,所述漫反射积分球第一出光口与样品台偏心设置。
所述的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茶叶品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光系统分光是旋转光栅分光;所述的分束镜把经过旋转光栅分光后的光线分成两束,两束光线的强度按照0.1~1.0的比值入射到参考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和光纤导入漫反射积分球;所述的旋转的样品台由步进电机驱动旋转。
所述的分束镜把经过旋转光栅分光后的光线按照2∶8的比例入射到参考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和光纤导入漫反射积分球;所述的旋转样品台由步进电机驱动旋转。
旋转样品台有连续旋转和步进旋转两种模式,连续旋转指在光谱扫描过程中一直旋转,步进旋转指每测试一次转过一定角度,停下来后进行光谱扫描;近红外光源指780nm~2526nm范围内的近红外光。
所述的旋转样品台在检测时用步进电机带动旋转样品台缓慢转动,实现在样品中多点扫描光谱,依此消除样品均匀性差异。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茶叶品质的装置,与现有的方法和仪器相比,样品不需要预处理,不但快速,而且能够简便地检出茶叶的内部品质,避免了人工评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的干扰,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茶叶品质的装置,包括有近红外光源1,近红外光源1光路前方设有分光系统2,分光系统2出口处设有分束镜3,分束镜3光路前方设有光纤5,分束镜3与光路的角度呈45°,分束镜3上方设有参考近红外探测器4,参考近红外探测器4通过电缆连接到放大转换模块8。光经分束镜3分光后射入光纤5的入射端,光纤5的出射端连接有漫反射积分球6,漫反射积分球6第一出光口上方设有旋转样品台12,样品台12由步进电机11驱动其转动,漫反射积分球6第一出光口偏心设于样品台12下方。漫反射积分球6上第一出光口处还设有信号近红外光电探测器7,信号近红外光电探测器7通过电缆与放大转换模块8连接,放大转换模块8通过电缆与数据处理模块9连接,同时显示和记录装置10也通过电缆连接到数据处理模块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合肥美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19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析仪探头自动保护装置
- 下一篇:路面摩擦系数测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