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水混凝土震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2092.6 | 申请日: | 200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3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顾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液压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38 | 分类号: | E01C19/38;E01C19/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朱建民 |
地址: | 21542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混凝土 震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震动工具,属于透水混凝土摊铺压平的震动平夯机。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普通的混凝土路面缺乏呼吸性、吸收热量和渗透雨的能力,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成为环境负荷减少型的混凝土。
在现有技术中,普通平夯机广泛用于市政工程、路桥养护、混凝土路面压实和回填土的夯实等。一般说来,普通平夯机包括平板底座,固定在平板底座上的动力机,与动力机相连接的偏心工作轮。当动力机发动时,偏心工作轮随之作圆周运动,重心的抬高和下落带动平板底座上下拍击地面,从而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迫使混凝土压缩密实。由于平板底座的面积甚大,产生的冲击波可以传入很深的土壤层,有很好的压实效果。但由于偏心工作轮是整体式非圆截面滚动轮,作业时工作阻力波动很大。偏心工作轮向下运动时,要加上重力加速度;向上运动时又要克服重力的影响。而且动力机转速越高,这种工作阻力波动也就越大。进而引起机械振动强烈;零部件故障增多;此外,由于混凝土铺装被碾压后,压缩很大,碾压过的部分再次被碾压时,形成过度碾压的痕迹。碾压过的部分和新碾压的部分的交界处,这种残留的压痕较多,必需进行抹平处理。使用普通平夯机时,工人的作业环境恶劣。而且平夯机消耗较多的能源,产生更多的废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震动器。在透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提高路面强度及全局压实度和均匀度,进而提高施工速度;同时不过度碾压透水混凝土的表面以获得平整的表面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震动器,包括底板;与所述的底板相连接的操纵杆及动力机,还包括:与所述的动力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带有联轴套、摩擦块和弹簧的离心式离合器;连接在底板上方的带有机体、轴承及振动轴的激振器;连接所述的离心式离合器与所述的激振器的传动件。
所述的动力机及操纵杆通过减震器与所述的底板相连接。
在所述的离心式离合器中,所述的弹簧位于所述的摩擦块的外侧。
在所述的激振器中,所述的振动轴是半圆形轴。
所述的传动件是皮带轮传动件。
所述的动力机是汽油机,或柴油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措施后,动力机发出高达每分钟4000~7000次工作频率,提高了夯实的效率,提高了路面强度及全局压实度和均匀度,进而提高施工速度;而且具有良好的隔振措施,保证动力机无需承受高频振动,维持长时间作业。在混凝土铺装被碾压过程中,特别设计的底板可以不过度碾压透水混凝土,形成表面无压痕,轻易可以得到平整的表面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离心式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激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激振器中振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中A-A剖视图。
图中:1为底板,2为动力机,3为操纵杆,4为离心式离合器,4-1为联轴套,4-2为摩擦块,4-3为弹簧,5为激振器,5-1为机体,5-2为轴承,5-3为振动轴,6为减震器,7为皮带轮,7-1为主动皮带轮,7-2为从动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透水混凝土震动器,包括底板1;与底板1相连接的操纵杆3及动力机2,动力机2及操纵杆3通过减震器6与底板1相连接。还包括如图2所示的与动力机2的输出轴相连接的带有联轴套4-1、摩擦块4-2和弹簧4-3的离心式离合器4,而在离心式离合器4中,弹簧4-3位于摩擦块4-2的外侧。此外,还包括连接在底板1上方的如图3所示的带有机体5-1、轴承5-2及振动轴5-3的激振器5。在激振器5中,振动轴5-3是半圆形轴(如图4、图5所示)。连接离心式离合器4与激振器5的皮带轮传动件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液压元件有限公司,未经太仓液压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0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