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温太阳能集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2220.7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6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云晖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F24J2/48;F24J2/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孙文彩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温 太阳能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温太阳能集热管,属于太阳能集热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重视,由于太阳能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再加上太阳能完全无污染,其将会成为人类的首选能源,现在对太阳能源的利用主要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站等,而太阳能热水器是与人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最为人们熟知的太阳能源利用装置之一,目前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支架、倾斜安装在支架上的太阳能集热管和安装在支架上部与集热管上端连通的储水箱组成,现有太阳能集热管的结构都是双层玻璃管,两层玻璃之间抽真空,内管储存水、气或油等流动性的介质,用于吸收太阳光能所产生的热能,其弊端在于,在冬季、北方高寒地区、阴雨天等光照不强的时候,集热管的集热性能不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温太阳能集热管,可大大提高集热管的集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超高温太阳能集热管的太阳能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超高温太阳能集热管,包括双层的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的集热管管体,内层管体与外层管体的夹层抽真空,在所述夹层内沿管体圆周方向排布有若干透光棒,光线穿过所述透光棒聚焦于内层管体的外壁上。
所述透光棒为透明的实心玻璃棒,多根透光棒沿管体的圆周方向等分分布,透光棒的长度与内层管体的长度基本一致。
所述内层管体的外壁涂敷有选择性吸收膜。
本实用新型也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水箱、支架和太阳能集热管,所述集热管倾斜安装在支架上,集热管的上端与水箱连通,所述集热管为前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超高温太阳能集热管。
所述集热管安装在热水器上时,集热管与水平线呈20°-40°的夹角。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集热管利用凸透镜聚焦的原理,在夹层内沿管体的圆周方向排布透光玻璃棒,起到凸透镜的作用,将光线聚焦在内层管体的外壁,可在内管的外壁形成800-1000℃的聚光带,因此可极大地提高集热管的集热效率。
内层管体的外壁涂敷有选择性吸收膜,进一步地提高内管的集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热管的径向断面图;图2为集热管的轴向剖视图;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集热管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集热管管体,1-1内层管体,1-2外层管体,1-3夹层,2透光棒,3支架,4水箱。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非限定实施例如下所述:
实施例:参见图1、2,本实施例的超高温太阳能集热管,包括双层的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的集热管管体1,内层管体1-1与外层管体1-2的夹层1-3抽真空,在夹层内沿管体圆周方向排布有若干透光棒2,光线穿过所述透光棒的焦点落在内层管体1-1的外壁上。
具体设置中,透光棒采用透明的实心玻璃棒,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透光可聚焦的圆柱状体,多根透光棒沿管体的圆周方向等分分布,并使透光棒的长度与内层管体的长度基本一致,当阳光穿过透光棒后聚焦在内层管体的外壁上,形成800-1000℃高温的聚光带,因此可极大地提高内管的集热效率。按常规设置,在内层管体的外壁涂敷有选择性吸收膜,以选择性地吸收太阳光,可进一步提高集热管的集热效率。
参见图3,该图展示了家用型热水器整体结构示意图,集热管管体1倾斜安装于支架3上,一般来说,集热管与水平线呈20°-40°的夹角,以便阳光可直射在集热管上,集热管的下端封闭,上端与水箱4连通,集热管可装载水、气或油或其他流动性介质用于吸收阳光产生的热能,以便向用户供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云晖,未经徐云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排车封管装置
- 下一篇:γ辐照装置储源井上倒装源作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