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输送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2416.6 | 申请日: | 200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3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劳凤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市鑫启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28C5/42 | 分类号: | B28C5/42;B28C7/16;B28C7/1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刘星 |
地址: | 232007 安徽省淮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搅拌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的搅拌、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方便井下、隧道内等地下工程使用的,移动式小型混凝土搅拌、输送机。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的搅拌、输送基本上是分开作业,搅拌机把混凝土搅拌好,通过混凝土输送专用车将混凝土运送到工地后,专用车用车上的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通过专用管道将混凝土浇灌至作业点。常用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包括动力装置、罐体和搅拌装置,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电机和减速器为一体式连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轴设置在罐体内,其二端伸出罐体由轴承和轴承座支承,其中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和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上固接有若干根搅拌棒,搅拌棒的长度略小于罐体的半径,搅拌棒上固接有若干根较短的小搅拌杆。这种搅拌和输送分开的方式虽然较为快捷方便,但对于井下、隧道等地下作业却因混凝土输送车较大或防爆或路面等原因而无法使用。目前地下工程需要混凝土时,只有在地面搅拌、然后用运输工具将混凝土送至地下的工作面,再通过人工将混凝土浇灌至作业点,或者在地下工作面搅拌,再通过人工将混凝土浇灌至作业点。也就是说,目前井下等地面下的工程在混凝土搅拌、浇灌作业上,工作效率和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适合井下等地面下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搅拌、输送机,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搅拌、输送机,其特征是,所述搅拌、输送机包括行走装置、动力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连接为一体的防爆电机和减速器,所述一体式防爆电机和减速器设置在行走装置上;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罐体和搅拌轴,搅拌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和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罐体上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能够方便打开的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行走装置采用矿车,可以方便地利用井下轨道行至任何需要施工的地方,搅拌、浇灌连续作业,利用井下压缩空气可快速地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用管道将其送至需要的地方,极大地提高了井下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灌作业的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盘框架,2轴承座,3出料管,4进料口,5密封盖,6联轴器,7减速器,8防爆电机,9耐压软管,10出气管,11进气管,12储气罐,13进气管,14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车轮和底盘框架1,所述一体式防爆电机8和减速器7固接在底盘框架1上;所述罐体14固接在底盘框架1上;搅拌轴设置在罐体14内,其二端伸出罐体14,由轴承和轴承座2支承,轴承座2固接在底盘框架1上;搅拌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6和减速器7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罐体14上设置有出料管3和进气管13,进气管13上设置有进气阀,进气管13由耐压软管9连通井下压缩空气气源,为防止井下压缩空气的压力不稳,可设置储气罐12来稳定压力,此时,进气管13由耐压软管9连通储气罐12的出气管10,储气罐12的进气管11连通压缩空气气源;所述进料口4上的密封盖5为推拉式密封盖,密封盖5拉出时,为图中双点划线位置,此时进料口4打开,推入时,进料口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行走装置可以直接用井下的平板式矿车改装而成,可由电力车头牵引其在井下轨道上方便地移动。
工作时,拉开密封盖5,将沙子、水泥、石子等备料装入罐体14内,予搅拌后,加水搅拌,然后推进密封盖5将进料口4密封,打开气阀向罐体14内充入压缩空气,搅拌好的混凝土在压缩空气的驱动下从出料管3流出,通过连接在出管3上的软管送至需要浇灌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市鑫启机械厂,未经淮南市鑫启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4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