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式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2453.7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558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四化;陈永保;侯文德;刘荣伟;程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8 | 分类号: | H02G7/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2007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上的线夹,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矿区塌陷区域输电线路杆塔上的线夹。
背景技术
矿区的输电线路具有其特殊性,对于处在采矿塌陷区域内的主干供电线路,随着矿区生产的不断进行,杆塔周围的地表大面积下沉,造成塔杆严重倾斜,杆塔下沉导线发生形变致使导线产生不平衡张力;杆塔与拉线下沉的不同步以及塔杆自身的倾斜,导致顺线路导线两侧受力不均,产生导线不平衡张力。
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式线夹,其结构形式是由锻铁制造的线夹船体、压板及U型螺丝组成。它利用两个U型螺丝压紧压板使导线固定在线夹船体中,船体由两块钢板冲压而成的挂板吊挂,挂板安装在船体两侧的挂轴上,线夹转动轴和导线在同一轴线上。由于其船体与导线通过U型螺丝及压板安装在一起,握力较大,在塔杆倾斜时受到绝缘子与导线间的拉力,可能导致导地线被拉断,或造成杆塔倾倒,或导地线线夹被拉坏,这一状态严重威胁了矿区的供电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移动的线夹,以期减少杆塔沉陷、倾斜所带来不平衡拉力,保证可靠供电。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线夹的结构特点是在碗头的下方,呈“人”字形设置一对悬臂,在所述一对悬壁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的外圆周设置为线槽。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输电线塔杆上,能够在地表沉降致使杆塔下沉时,对于导线和杆塔受力引起的不平衡张力通过自动调整位置使不平衡力得到释放,确保了杆塔在地表沉降的情况下不发生倾斜、挠曲,保持在正常运行状态。
2、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重复检修次数;降低作业人员重复在杆上作业的危险性。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依据大跨船型线夹原理设计,便于安装,可直接将导线与绝缘子连接的悬垂线夹替换为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1碗头,12螺栓,13连接螺栓,14定滑轮,15悬臂,16线槽。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设置是在碗头11的下方,呈“人”字形设置一对悬臂15,在一对悬臂15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定滑轮14,定滑轮14的外圆周设置为线槽16。
具体实施中,碗头11通过螺栓12固定设置在悬臂15的上端,滑轮14是由连接螺栓13;连接在悬臂15的下端,悬臂15采用扁钢,这一结构形式使用方便、稳定好,可以代替普通线夹进行使用。
使用时,将碗头11直接与绝缘子球头或者金具进行连接;一相导线可以直接放置在定滑轮14的线槽16中,在导线受到不平衡张力时,导线可以在定滑轮14的线槽16内自由滑动,以此来平衡左右线路顺导线不平衡张力。
安装时,确认杆塔处于正常位置时,作业人员下至导线,做好各项保护措施,利用三串将绝缘子串与导线脱离,将绝缘子串下方单联碗头及悬垂线夹更换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导线线夹,再调整绝缘子串到正常位置,要求绝缘子串倾斜角度不大于5°;然后进行导线防振锤调整。通过以上实施后,在线路正常运行情况下,导线在定滑轮14的线槽16中不滑动;在矿区塌陷情况下,在导线张力不平衡时导线在定滑轮14的线槽16中形成滑动,以消除输电线路在塌陷情况下的导线不平衡张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未经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4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频电源与变频电源在线相互切换控制装置
- 下一篇:基础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