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2822.2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6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冯雨田;唐希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6 | 分类号: | F28D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0005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解 列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分解槽内的降温列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氧化铝生产线中,分解槽内的降温是通过板式换热器来进行,该技术是国内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通用做法,一直沿用了几十年。该技术方案是用安放在分解槽内的沉没泵将部分料浆打上来,通过安装在槽顶的板式换热器与低温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后生成低温料浆,低温料浆再回流到槽内通过搅拌来实现整体降温的。
上述板式换热器存在的缺陷有:造价高、易堵塞、清理困难;用沉没泵打料浆,泵的磨损大、备件更换频繁、泵消耗的电功率高;循环水用量大,而且泵的扬程高,泵消耗的功率很大;循环水冷却塔的负荷也相应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交换效果明显,成本低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包括:位于换热器上部的循环水进口管,位于换热器下部的循环水出口管,与循环水进口管的一端连接的上环管,纵向设置且一端与上环管连接的列管,以及与列管的另一端连接的下环管,循环水出口管的一端与下环管连接。
其中,列管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上环管的圆周的下方。
其中,换热器还可以包括位于上环管上方的吊杆,吊杆上端可以焊接在槽顶大梁上,下部焊接于上环管上,对换热器起悬挂作用。
其中,换热器还可以包括位于下环管下方的支撑架。
其中,吊杆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例如4个或8个。
其中,支撑架可以为三角架。
其中,所述列管中存在与所述分解槽内的料浆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循环水。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在分解槽内安装环形列管换热器,并在列管中通入冷却循环水的方式来实现降温要求。既能达到工艺降温要求,而且在运行过程中只有循环水泵的用电消耗及定期的清理费用,省去了板式换热器及打料所需的沉没泵的电机消耗、泵备件消耗、人工修理费、板式换热器的清理等消耗。因此,投资小,消耗少,清理检修费用低,同时降温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图1的K向视图。
其中,1循环水进水管;2吊杆;3上环管;4列管;5分解槽体;6下环管;7支撑架;8循环水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图2是图1的K向视图。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分解槽内列管换热器包括:位于换热器上部的循环水进口管1、位于换热器下部的循环水出口管8、与循环水进口管1的一端连接的上环管3、纵向设置且一端与上环管3连接的列管4以及与列管4的另一端连接的下环管6,循环水出口管8的一端与下环管6连接。
本实施例中,列管4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上环管3的圆周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可以包括位于上环管3上方的吊杆2,换热器还可以包括位于下环管6下方的支撑架7,换热器通过吊杆和支撑架安装于分解槽的槽体5内。吊杆2的下端可以焊接于上环管3,吊杆2的上端与分解槽的槽顶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钉连接等。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7可以为三角架,吊杆2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例如4个或8个,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吊杆2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工作时,依据工艺所需的温度要求,根据热平衡计算出需要的换热面积,采用在分解槽内环形布置列管,并将列管中通入冷却循环水,冷却循环水与料浆进行热交换来实现整个分解槽的物料降温。中间降温换热器由循环水进口管、上环管、列管、下环管、支撑架、吊杆和循环水出口管组成,其中换热器上部的吊杆和下部的支撑架为换热器的辅助部分,用于将换热器的其它部分安装在分解槽内。从循环水进口管进来的循环水(温度在30~35℃之间)进入上环管后,均匀分布到列管中,与料浆(温度在50~55℃之间)经过换热后进入下环管,得到的热水从循环水出口管的出口排出,进入冷却塔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8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注射成形生坯倒角装置
- 下一篇:实木加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