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压棒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3676.5 | 申请日: | 200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5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季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堡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压棒结构改良,主要是在活塞径面开设有顺向活塞杆方向深入的斜沟槽,且于斜沟槽两侧形成前、后肩部供O型环容置而可滑移,促令O型环抵靠在前、后肩部时可以开、关后肩部的透孔是否供压力气体流通,以达到改变压力气体流通活塞的路径大小,使得气压棒具有缓冲快速回复速度慢的特点。
背景技术
气压棒是在生活中最被经常利用的缓冲结构,应用范围包括自动关门器、后车厢支撑杆、机车及自行车的避震器…等等,可知气压棒是极具市场价值的。
而在现有气压棒的设计中,主要都是于气压缸内填充压力气体后,以一与气压缸密合的活塞元件供活塞杆结合,由于其活塞是呈完全不透气的设计,所以气压缸内部的压力将会推抵活塞而令活塞杆保持向外凸伸的状态,一旦活塞杆受压时,则由活塞杆带动活塞往气压缸内部推入造成更大的蓄压力,并在此时获得缓冲效果,而在外力消失后,则由气压缸的压力再度将活塞推回,使得活塞杆再度凸伸出。所以在此一过程中可知,由于活塞在气压缸内部是完全压缩气体而获得缓冲效果的,所以在外力消失之后的回复速度是极快的,因此做为避震器时反而会让使用者感受到极大的震动,所以缓冲的效果并不良好。
本创作人鉴于的问题,深觉现有气压棒在结构中未能具有缓冲后回复速度慢的设计,以致应用在避震效果时无法让使用者得到较为平稳舒适的功效,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气压棒专业设计的经验,积极研发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量之下,终于开创出本结构的组成,将可完全解决上述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压棒结构改良,主要是于活塞径面开设有顺向活塞杆方向深入的斜沟槽,而在斜沟槽两侧形成前、后肩部供O型环容置,其中后肩部底缘开设有多个的透孔,且活塞设有通孔贯通前、后端,令O型环抵靠前肩部时可在斜沟槽及气压缸内壁间形成密合。
其中气压缸内对应活塞后端设有一缓冲垫。
因此在实施后将可达到下述的效能:由于O型环是接触气压缸内壁而可滑动于前、后肩部间,所以当活塞杆受压力推抵活塞往气压缸内部造成更大的蓄压力时(活塞杆伸入气压缸内的体积会减少压力气体的容积,所以压力会增大),O型环因为受到摩擦力阻滞作用会贴靠在后肩部处,使得活塞前端的压力气体不仅可以经由通孔而流通至活塞后端,而且活塞与气压缸内壁余隙亦可供压力气体行经斜沟槽的设计而由透孔流往活塞后端,所以活塞的行程速度可以快速反应活塞杆所受的压力而予以缓冲。而在压力消失时,活塞杆将会受到气压缸内的压力气体推抵出,使得活塞开始往外位移,此时同样因为O型环的摩擦力阻滞作用会贴靠在前肩部处,造成活塞经由O型环而密合气压缸内部的状态(即透孔无法再供压力气体流通),所以在活塞后端的压力空气仅能经由通孔流通到活塞前端的设计下,其活塞的行程速度将会减缓,令缓冲后的回复速度更为温和,所以不会产生过大的震动,让使用者得到较佳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能确实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以下配合附图列举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受力缓冲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回复动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压棒结构改良,尤指活塞1是经由O型环14而密合于气压缸3内壁(如图1、图2所示),且活塞杆2固接活塞1而延伸出气压缸3外形成密合,并在气压缸3内填充有压力气体,其中在活塞1径面开设有顺向活塞杆2方向深入的斜沟槽11,而在斜沟槽11两侧形成前、后肩部12、13供O型环14容置,且后肩部13底缘开设有多个的透孔131,另活塞1设有通孔15贯通前、后端,以完成本结构的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堡辉有限公司,未经鑫堡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36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集架用文件架
- 下一篇:轻型载货汽车车架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