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呈双涡卷管路的温差流体吸释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3965.5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7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 |
主分类号: | F28D15/00 | 分类号: | F28D15/00;F28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徐乐慧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呈双涡卷 管路 温差 流体 吸释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呈双涡卷管路的温差流体吸释热装置,由呈平行或近似平行设置一路或一路以上呈串联或并联的流体管路所构成,各管路并特定呈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双涡卷排列分布,以供输送呈温差的气态流体、或液态流体、或由气态转液态的流体、或由液态转气态的流体所构成的导温流体,并借呈双涡卷的流体管路构成呈依温差均布的流体流路,使通过相邻排列管路的流体呈逆向流动,对被动接受释热或吸热的物体或空间产生吸热或释热功能,以使被动接受释热或吸热的物体或空间形成较平均的温度分布状态。
背景技术
传统借导温流体通过吸热或释热体的气态流体、或液态流体、或由气态转液态的流体、或由液态转气态的流体所构成的导温流体,以产生吸热或释热的应用装置,如引擎冷却水箱、或借导温流体吸热的冷能排放装置,或借导温流体释热的热能排放装置,如暖具、或加热装置、或热能传输装置,因其导温流体的流向固定,因此导温流体在吸热或释热体上各不同位置形成较大的温度差落差。
图1所示为传统借吸热或释热的气态流体、或液态流体、或由气态转液态的流体、或由液态转气态的流体所构成的导温流体,通过定流向的导温流体构成的吸热或释热装置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传统借输送固定流向的气态流体、或液态流体、或由液态转气态、或由气态转液态的导温流体110,通过第一流体管路101以结合吸热或释热温能传输体100所构成的吸热或释热装置总成,以供1)由通过第一流体管路101的导温流体110,经吸热或释热温能传输体100对被动接受释热或吸热的固态、或胶态、或液态、或气态物体或空间200作致冷或加热的功能;或2)由通过第一流体管路101的导温流体110反向接受来自吸热或释热温能传输体100周围的冷能或热能,作致冷或致热的作用;前述的1)常见应用于如引擎冷却水箱、或借导温流体110吸热的冷能排放装置、或借导温流体110释热的热能排放装置,如暖具、或加热装置、或蒸发器或凝结器、或冷能或热能传输装置,后者2)常见应用于冷能或热能传输装置;当1)应用时,导温流体110由吸热或释热温能传输体100的一边侧端的流体管路101的入口输入导温流体110再由另一端输出,通过吸热或释热温能传输体100流体管路101入口的导温流体110与流体管路101出口的导温流体110之间,形成较大的温度差,同样的在2)应用时,会在流体管路101的入口及流体管路101的出口形成较大的温差。
图2所示为图1所示装置作吸热冷能排放装置功能时运作中的温度差分布图;图2中所示为图1所示传统利用输送定流向的导温流体110作为释热的排放热能运作中,呈单流向的流路布设,而在导温流体110通过流体管路101时,在吸热或释热温能传输体100的导温流体110入口与导温流体110出口之间,形成较大温度差的分布状态。
图3所示为图1所示装置作为释热热能排放装置功能时运作中的温度差分布图;图3所示为图1所示传统利用输送单流向的导温流体110,作为吸热的排放冷能运作中,呈单流向的流路分布,而在导温流体110通过第一流体管路101时,在吸热或释热温能传输体100的导温流体110入口与导温流体110出口之间,形成较大温度差的分布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象,本实用新型为首创一种借通过导温流体作吸热或释热体的装置,而由流经呈双涡卷管路排列以依温差作不同流向输送温差流体的管路,以对被动接受释热或吸热的物体或空间,产生吸热或释热功能,以使导温流体在吸热或释热体形成较平均的温度分布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呈双涡卷管路的温差流体吸释热装置,由呈平行或近似平行设置一路或一路以上呈串联或并联的流体管路所构成,各流体管路呈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双涡卷排列分布;其主要结构含:
吸热或释热温能传输体:为由固态、或胶态、或液态、或气态导热材料所构成,上述吸热或释热温能传输体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所构成;
流体管路:为以良导热材料所构成,流体管路为呈平行或近似平行的双涡卷管路结构,而双涡卷管路结构的排列为以具温差且为不同流向输送温差流体的管路为相邻管路;其特征在于,呈双涡卷分布的管路外圈为管路输出入端侧,设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而近涡卷状中心的流体管路呈逆向转弯作为传输流体的管路转向结构;
上述流体管路由一路或一路以上呈串联或并联所构成,各管路呈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双涡卷排列分布;
上述流体管路包括为呈平行或近似平行的平面形状或立体形状布设于吸热或释热温能传输体。
所述吸热或释热温能传输体与流体管路可为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结构关系所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未经杨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39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冷却高效管壳式换热器
- 下一篇:多通道进风喷雾冷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