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滤式内燃机机动车废气净化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4606.1 | 申请日: | 200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3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汪荣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荣林 |
主分类号: | F01N3/04 | 分类号: | F01N3/04;F01N3/08;F01N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滤式 内燃机 机动车 废气 净化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机动车废气净化消声器,主要应用于内燃机机动车的废气净化消声。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内燃机机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内燃机机动车废气对大气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大中城市里内燃机机动车尾气对城市大气的污染已排到第一位。而现有的净化装置不是使用成本大,就是效果不好,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价格低、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净化效果好、便于普及推广的内燃机机动车废气净化装置。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1298846A于2008年11月5号公开了一种形似内燃机消声器的内燃机消声、废气净化、排放器,由湿滤区、干滤区组成,湿滤区由胆管将废气送入水面湿化降温,经锥形滤斗一次过滤净化进入干滤区,由制涡导斗使废气形成涡流,进入多层滤网二次过滤净化,由废气排出管向下排出。内燃机消声、废气净化、排放器可定期通过注水口、放水口清洗排出内部滤出的有害物质、更换湿化用水,并将排出污水集中做无害化处理。但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维修不方便、效果不明显,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造价低、运行成本极低、净化效果好、节能环保的内燃机机动车废气净化消声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内燃机机动车废气净化消声器,包括净化消声器主体及其进气管和出气口,其结构特征是净化消声器主体为J形密闭空腔,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密闭空腔内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多孔过滤板,以形成主净化通道。
所述净化消声器主体两侧设置有挡水板形成空腔。
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两块隔板,将空腔自左向右分隔成气道、副净化通道、储水槽,两块隔板间设置有若干多孔过滤板以形成副净化通道;进气管设置在主净化通道的始端,出气口设置在副净化通道的末端。
以上组合成一个N形净化通道。
所述副净化通道比主净化通道宽。
所述储水槽顶壁开设有出气口,出气口的截面为倒入字形,出气口为储水槽的快速加水口,靠近出气口处设置有网板;档水板上从上往下分别设置有溢水口、加水口、初始水位口,溢水口高度为水平启动发动机时的最高水位,加水口与密封水箱相连,密封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气口及安装类似于油箱油量表的水量表,密封水箱出水口处设置有阀门,密封水箱工作时进水口和出气口关闭,出水口阀门打开给储水槽补充水,使储水槽水位始终在初始水位口以上;初始水位口高度为水平未启动发动机时水位高度,初始水位口上设置有柱塞;加水口底部的高度与初始水位口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多孔过滤板上均布多个小孔,其板面为波浪形或锯齿形,其边与通道内壁相固定;主净化通道靠近出气口处设置有挡水板。
所述排水管为二层不同大小的导管穿套在一起所形成;内层导管从储水箱底部往下穿出密闭空腔外部,外层导管从一级净化通道底部往下穿出密闭空腔外部,二层导管均相互连通,且与净化通道、储水槽形成水循环通道。排水管向下穿出的目的是起水封作用,即从进气口进入的废气不能从内层导管通过。
本实用新型根据不同排量的发动机选用一个不同大小的净化消声器,或选用多个相同大小的净化消声器并联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汽车上坡、下坡、加速、减速或平路行驶,水滤净化效果基本一样,且价格低、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净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多孔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6,本内燃机机动车废气净化消声器,净化消声器主体为J形密闭空腔1,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3,排水管底端设置有密封盖。
密闭空腔1左右两侧设置有挡水板5,形成空腔,隔板16与隔板17将空腔自左向右分隔成气道3.3、副净化通道3.2、储水槽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荣林,未经汪荣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4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机管式与盘式结合风机消音器
- 下一篇:摇臂式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