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消音降噪装置的冷暖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6715.7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0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袁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竹 |
主分类号: | A47G9/06 | 分类号: | A47G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消音 装置 冷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进一步来讲是一种适用于床上使用的制冷/热的冷暖毯,尤其是一种具有消音降噪装置的冷暖毯。
背景技术
电热毯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床上电器用品之一,电热毯发展至今只具有制热的功能,然而在炎炎酷热的夏季不仅无法使用,更不可能具备制冷降温的目的。人们只能通过电风扇或空调进行降温缓解暑热,这无疑给人们增加了高额电费的经济负担。同时电热毯是利用电流在电阻线路中产生的热能制热,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人体皮肤干燥的弊端,影响身体健康。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品质生活要求的提高,冷暖毯应运而生,目前的冷暖毯主要由冷暖主机(简称主机)、换能循环管、冷暖毯体(简称毯体)三部分组成;换能介质(目前常用的是水介质)在主机中被制冷或制热,经过换能循环管的进水管进入毯体,在毯体中与人体进行热量交换,使用后的换能介质经换能循环管的出水管流入主机进行循环再利用。这种冷暖毯利用了物理的冷热交换,不会产生电磁辐射,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同时冷暖毯低功耗设计,主机功率小,耗电量低,也不会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无漏电隐患,无氟利昂,不抽湿,无噪音,彻底拒绝空调病;可四季通用,任意折叠,体积较小,携带方便,健康、节能、环保。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冷暖毯主机往往只能摆放在床铺旁,冷暖毯主机中的潜水泵电机的运转以及运转产生的震动必然会产生一定噪音,故而目前冷暖毯存在较为严重的主机噪音大的问题,妨碍使用者的睡眠,降低睡眠质量,影响使用效果,使冷暖毯不易得到用户的欢迎和喜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降低噪音的具有消音降噪装置的冷暖毯。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一种具有消音降噪装置的冷暖毯,主要由主机、毯体和换能循环管连接构成,所述主机主要由潜水泵、换能器、加水泵以及控制电路板连接构成,所述换能循环管设置于毯体内与人体进行热能交换,并依次与并与主机内的潜水泵、加水泵和换能器相连接构成循环结构,还包括设置于主机内的消音降噪装置,所述潜水泵置于该消音降噪装置中。
所述消音降噪装置主要由壳体、底座以及置于壳体内的吸音减震材料连接构成,所述壳体和吸音减震材料均为下端开口的中空腔体,吸音减震材料置于壳体的腔体内,潜水泵置于吸音减震材料的腔体内。所述壳体下端与底座相连接并由螺栓固定,连接后的壳体与底座构成一密闭的容置腔体,吸音减震材料及置于其内的潜水泵共同置于该密闭的容置腔体中。所述吸音减震材料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壳体的上端还设有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将潜水泵置于消音降噪装置中并置于水中的工作环境下,同时利用现有成熟的吸音减震材料,有效降低主机潜水泵产生的噪音,大大降低主机的噪音,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消音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机、2-毯体、3-换能循环管、4-潜水泵、5-消音降噪装置、6-换能器、7-壳体,8-吸音减震材料、9-排气孔、10-底座、11-加水泵、12-换能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消音降噪装置的冷暖毯,主要由主机1、毯体2和换能循环管3连接构成,所述主机1主要由潜水泵4、换能器6、加水泵11以及控制电路板连接构成,所述换能循环管3设置于毯体2内与人体进行热能交换,并依次与并与主机1内的潜水泵4、加水泵11和换能器6相连接构成循环结构,还包括设置于主机内的消音降噪装置5,所述潜水泵4置于该消音降噪装置5中。
如图2所示,所述消音降噪装置5主要由壳体7、底座10以及置于壳体内的吸音减震材料8连接构成,所述壳体7和吸音减震材料8均为下端开口的中空腔体,吸音减震材料8置于壳体7的腔体内,潜水泵4置于吸音减震材料8的腔体内。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7下端与底座10相连接并由螺栓固定,连接后的壳体7与底座10构成一密闭的容置腔体,吸音减震材料8及置于其内的潜水泵4共同置于该密闭的容置腔体中。
如图2所示,所述吸音减震材料8的外壁与壳体7的内壁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7的上端还设有排气孔9以排除泵入换能介质12时产生的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竹,未经袁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6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