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喂纱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7463.X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坤锋 |
主分类号: | D04B9/00 | 分类号: | D04B9/00;D04B15/06;D04B15/14;D04B15/32;D04B1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双面 毛巾 机喂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喂纱装置。
现有技术
现在普遍使用的双面毛巾机喂纱棒在运作时多存在运转速度慢的缺陷。同时,由于对其定位槽外端的斜坡是作直坡形状的设计,所以针筒上的生克片在运作时,生克片上下的跳动就会很容易打到喂纱棒的下端。另外,目前普遍使用的给纱器,由于底毛纱在穿出穿纱孔后,并未具有能良好定位的特点,所以底毛纱容易产生晃动和偏差,致使沉片推出吃纱时,底毛纱难以进入沉片上的喂纱长槽中,严重影响了织物的品质。这样就存在误工率高、产品优等率低的问题,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而且工作效率普遍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运转速度慢、产品优等率低、工作效率低、误工率高、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喂纱装置,它通过在给纱器的穿纱孔处设置定位槽,使底毛纱通过该定位槽得以精确的定位,当沉片推出吃纱时,底毛纱可以确定地进入沉片的喂纱长槽中,避免产生晃动的偏差的现象,提高了织物的质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喂纱装置,它主要包括给纱器、沉片座、沉片、织针和沉片帽,其中,
给纱器是以多组方式配置于双面毛巾机上,该给纱器上设置有三个穿纱孔,可分别用来穿设底毛纱、外毛纱和内毛纱。在给纱器上穿设底毛纱的穿纱孔的近下端处设置有呈水平方向的定位槽,该定位槽与该穿纱孔相通,在定位槽的下方具有两个瓷眼孔,并且,定位槽外侧的斜坡处改变了尺寸,使其坡度趋于和缓,呈半弧形,从而解决了生克片上下跳动时容易打到喂纱棒下端的问题。底毛纱也就是通过穿设于该定位槽而得以精确地定位。
沉片座设置于针筒上方,沉片座上设置有多个滑槽,这些滑槽之间设有隔板区隔,滑槽用以容纳沉片及内毛纱。
多个沉片分别配置于滑槽中,每个沉片上均设置有一滑部,该滑部延伸的末端处设置有一凸部,而于该滑部之上延伸有一腹部,该腹部上设置有一喂纱部,该喂纱部上延伸有一鼻部,该腹部与鼻部之间设置有一喂纱长槽,该喂纱长槽用以容纳底毛纱。
织针设置于针筒上,织针的上端延伸于沉片座与沉片之间,该织针设置有两凸部,该两凸部受针筒的升针凸板或者拉针凸板驱动至给纱器吃纱。
沉片帽设置于沉片上,其内具有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且两个三角内均设置有一相通并可用以驱动沉片推出吃纱的轨道。
本喂纱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双面毛巾机运作时,织针的两凸部受针筒的升针凸板的驱动上升至给纱器并钩拉底毛纱、外毛纱和内毛纱,在织针钩拉底毛纱、外毛纱和内毛纱后,便受针筒的拉针凸板驱动而下降,下降的同时,沉片帽的三角轨道斜面处即将沉片推出吃纱,此时,底毛纱进入沉片的喂纱长槽,外毛纱则进入沉片的喂纱部,而内毛纱则落至沉片鼻部的顶端。在织针钩拉下,即生成双面毛巾正面及背面的毛圈。
本实用新型能保证底毛纱可以准确地进入沉片的喂纱长槽中,避免产生晃动偏差的现象,提高了织物的质量,因而具有运转速度快、产品优等率高、工作效率高、误工率低、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给纱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双面毛巾机喂纱装置,它主要包括给纱器1、沉片座2、沉片3、织针4和沉片帽5,其特征在于,给纱器1是以多组方式配置于双面毛巾机上,给纱器1上设置有穿纱孔11、穿纱孔12、穿纱孔13,分别用来穿设底毛纱14、外毛纱15和内毛纱16,在给纱器1上穿设底毛纱14的穿纱孔11的近下端处设置有呈水平方向的定位槽17,该定位槽17与该穿纱孔11相通,在定位槽17的下方具有两个瓷眼孔,并且,定位槽17外侧的斜坡处改变了尺寸,使其坡度趋于和缓,呈半弧形。
沉片座2设置于针筒上方,沉片座2上设置有多个滑槽21,这些滑槽21之间设有隔板22区隔,滑槽21用以容纳沉片3及内毛纱16。
多个沉片3分别配置于滑槽21中,每个沉片3上均设置有一滑部31,该滑部31延伸的末端处设置有一凸部32,而于该滑部31之上延伸有一腹部33,该腹部33上设置有一喂纱部34,该喂纱部34上延伸有一鼻部35,该腹部33与鼻部35之间设置有一喂纱长槽36,该喂纱长槽36用以容纳底毛纱14。
织针4设置于针筒上,织针4的上端延伸于沉片座2与沉片3之间,该织针4设置有凸部41、凸部42,该两凸部受针筒的升针凸板或者拉针凸板驱动至给纱器1吃纱。
沉片帽5设置于沉片3上,其内具有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51、52,且两个三角51、52内均设置有一相通并可用以驱动沉片3推出吃纱的轨道511、5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坤锋,未经王坤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74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