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水处理生物滤池水样采集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7467.8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7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古励;刘冰;沈彪;于鑫;伍治林;富良;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处理 生物 滤池 水样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生物滤池水样采集的装置,属于环境技术和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滤池就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膜处理技术,具有去除SS、COD、BOD、AOX(有害物质)和脱氮除磷等作用。同时它又是碳氧化与氨硝化处于同一反应器中的工艺,氧化有机物的异养菌和硝化氨氮的自养菌之间存在着空间上的竞争。研究生物滤池不同深度有机物和氨氮质量浓度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这两种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另外,生物滤池具有推流式反应器的特征,沿着水流的方向,底物质量浓度逐渐降低,沿滤层深度的去除效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研究生物滤池不同深度水样的污染物变化对研究生物滤池对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研究、反应机理和转化途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小试或中试装置中,打开不同高度设置的阀门可以很容易的采集得到生物滤池不同深度的水样,而在实际的生物滤池中是难以实现的。目前,采集生物滤池生产过程中不同深度水样多采用泵吸取的方式取得。这种方法有很多缺点:①如果采集多个不同滤池层的水样,就要用几个泵;②因为泵的吸力作用,会对填料结构和填料上的生物膜造成较大的干扰,造成采集的水样不符合研究需要,精确度低。因此,如何有效精确地取得生物滤池不同深度的水样是给水生物处理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处理生物滤池水样采集的装置,以实现生物滤池不同深度水样的精确采集。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水处理生物滤池水样采集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由外管、金属网、刻度、排空阀所组成的固定外管和可插入固定外管的内管,固定外管与内管的直径比为1∶2~1∶3。刻度的0刻度位置与固定外管底端齐平。内管底部设有单向阀,顶部设有排空阀。内管顶部与软管连接,软管末端设有出水阀。
采用装置采集水处理生物滤池中水样的工作情况:
(1)取样时,首先将固定外管插入生物滤池中固定好位置,根据固定外管上刻度可确定所取水样的深度。
(2)打开排空阀和出水阀先将软管充满水,随后关闭排空阀和出水阀。同样将固定外管也注满水,将内管插入固定取样管内。
(3)随后将出水阀置于生物滤池外低于固定外管底部的位置,开启出水阀,即可精确采集生物滤池各深度层的水样。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水处理生物滤池水样采集的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管;(2)金属网;(3)刻度;(4)固定外管;(5)内管;(6)软管;(7)排空阀;(8)单向阀;(9)出水阀;
图2为利用该装置采集生物滤池中水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来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水处理生物滤池水样采集的装置,包括由外管1、金属网2、刻度3、排空阀7所组成的固定外管4和可插入固定外管4的内管5,固定外管与内管的直径比为1∶2~1∶3。刻度的0刻度位置与固定外管底端齐平。内管底部设置单向阀8,顶部设置排空阀7。内管顶部与软管6连接,软管末端设置出水阀9。
有益效果
该采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可以反复利用,能够精确的采集生产规模生物滤池不同深度水样样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74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