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7966.7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5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吕理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理智 |
主分类号: | B65F1/06 | 分类号: | B65F1/06;B65F1/14;B65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压缩 垃圾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垃圾桶,尤指一种能压缩垃圾以减少垃圾的体积,而可降低垃圾袋使用量的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一般人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多是将垃圾直接丢进垃圾桶内,而由于大多数垃圾桶的内部都放置有供容纳垃圾的垃圾袋,因此,为了增加垃圾袋所能容纳的垃圾,以节省垃圾袋的使用量,使用者常会在垃圾装满垃圾袋后,用手或脚向下挤压垃圾,以压缩垃圾体积。但是,此种方式不但不卫生,且会让人有脏污恶心的感觉,并不是好的处理方式。
再者,当垃圾袋置放于垃圾桶的内部时,由于垃圾袋并未有任何有效的支撑,因此,垃圾袋的底部角落常会被挤压,无法装入垃圾,而减少垃圾的容量。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不仅能让垃圾完全装进垃圾袋内,降低垃圾袋的使用量,以节省购置费用,且可在压缩垃圾时,达到干净卫生的要求,创作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通过在一上盖的底部设有一可上下移动的压板结构,能有效压缩垃圾,以减少垃圾的体积,而可降低垃圾袋的使用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省购买垃圾袋的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藉由在一垃圾袋的内部设置一无底的内筒,并以一压板在内筒内部上下移动的结构,能将垃圾袋撑开,以有效容纳垃圾,并方便使用者更换垃圾袋。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包括一外筒、一上盖以及一按压件。其中,所述外筒供置放一垃圾袋;所述上盖盖合于外筒的上方,一导孔上下贯穿所述上盖;而所述按压件以可相对上下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导孔连结,且所述按压件的底部设有一压板,以在使用者推压按压件的顶端时,可以压板压缩置放于垃圾袋内的垃圾。
实施时,一无底的内筒同轴置放于所述外筒内,且所述垃圾袋套接于内、外筒之间。
实施时,所述内筒的周缘顶端设有一外翻的檐片。
实施时,所述内筒的顶端设有一提把。
实施时,所述按压件包括一上杆及一下杆,所述下杆的底部结合压板,而所述下杆的顶端与所述上杆的底部枢接。
实施时,所述上盖的顶面设有一向上凸出的定位部,所述导孔贯穿所述定位部及所述上盖;而所述按压件包括一具有手柄的直杆及一弹性件,所述直杆的底部结合压板,所述弹性件套接于所述直杆的顶端及所述定位部上。
实施时,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
实施时,所述弹性件的外部套接一挠性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能压缩垃圾以减少垃圾的体积,而可降低垃圾袋使用量。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1;外筒-2;内筒-3;檐片-31;左定位孔-32;右定位孔-33;提把-34;上盖-4;顶板-41;立板-42;空间-43;定位部-44;导孔-45;按压件-5;手柄-51;直杆-52;压板-53;弹性件-54;挠性管-55;上杆-56;下杆-57;垃圾袋-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1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外筒2、一内筒3、一上盖4以及一按压件5。
所述外筒2为顶端设为开口的圆形筒;所述内筒3为一上、下贯穿的无底圆形筒,且所述内筒3的外径小于外筒2的内径,以使所述内筒3同轴置放于所述外筒2内。实施时,所述的内、外筒(2、3)也可为多边形或其他几何形状。另,所述内筒3的周缘顶端设有一外翻的檐片31,以使所述内筒3同轴置放于所述外筒2内部时,以檐片31向下抵压在外筒2的顶端周缘;又,一左定位孔32及一右定位孔33对称设于所述檐片31上,供连接一弧形提把34的两端。
所述上盖4概略呈短圆筒状,以供盖合于外筒2及内筒3的上方。所述上盖4包括一圆形顶板41及由所述顶板41的周缘向下垂直延伸的立板42,所述顶板41及所述立板42圈围成一空间43,且所述顶板41的顶面设有一向上凸出的短圆柱,所述短圆柱做为定位部44,所述顶板41及所述定位部44上设有一同轴且上、下贯穿的导孔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理智,未经吕理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79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