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脉压迫止血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8959.9 | 申请日: | 200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1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戚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戚亚峰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郭迎侠;廉振保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 压迫 止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血器,特别涉及适用于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后动脉(或静脉)穿刺点和其它动脉(或静脉)出血体外压迫闭合止血的动脉压迫止血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条件的改善,经皮穿刺股(桡)动脉介入诊疗已成为常用的一种临床操作技术。如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术、血管内超声、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等。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随之带来了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病率近二十年来翻了将近两番,使冠心病的死亡率跃居第一位。同时,冠心病、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临床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的解痉、扩管、溶栓的药物性治疗转变成介入性的导管治疗,使其死亡率以及再发率显著降低。目前,在全中国每天将有1000例左右的冠心病进行球囊支架介入手术。这种介入手术首先要经皮股动脉穿刺,然后通过导管将球囊和支架送入狭窄或堵塞的管状动脉处进行扩张和植入,使血液重新灌注到心肌组织来治疗冠状动脉心脏病。当手术结束后,要拔出股动脉上的动脉壳,这样股动脉壁上留下了一个0.2-0.7cm的孔而造成出血。
目前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手法压迫、机械压迫和血管粘堵术等。其中机械压迫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气囊压迫止血器,其存在不能准确获得施加再出血点上的压力;另一种是螺旋式动脉压迫止血器,它是通过旋转螺旋手柄,使压板不断压紧穿刺点,压力的调节是靠螺旋手柄的旋转深度调节,因此给予穿刺点的压力只能依靠医生的经验进行调整,而所施加到穿刺点上的压力也不能显示,所以不能达到最佳止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脉压迫止血器,它能够准确获取施加于出血点上的压力,通过调整压力而进行及时调整达到最佳的止血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
带有腔室的基座;
可拆卸的连接于基座上端处的外盖,所述外盖上设置开口;
具有空腔并可在所述基座的腔室内伸缩并可伸出腔室下端的伸缩轴套,所述伸缩轴套为相互嵌套的一节或多节;
用于推动伸缩轴套伸缩的气囊,所述气囊包括内部气囊和外部气囊两部分,其中内部气囊位于所述基座的腔室及伸缩轴套的空腔内,外部气囊位于所述伸缩轴套外部,所述气囊的充气嘴通过所述外盖上的开口与外界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外部气囊固定于嵌套在最内层的伸缩轴套的下端。
作为优选,所述外部气囊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凸点。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轴套为相互嵌套的两节。
作为优选,所述外盖上的开口的一端向外伸出外盖,另一端向内伸出外盖内表面形成一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气囊的充气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盖内侧环绕所述连接口设置圆环形侧壁,所述圆环形侧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动脉压迫止血器还包括一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外螺纹;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圆环形侧壁螺纹连接;所述气囊的充气嘴套于所述连接口上,密封部件的上端将充气嘴的上端抵于所述外盖的内表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腔室的内侧壁上设有滑轨,与所述基座腔室的内侧壁相配合的伸缩轴套上设置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凸起或钢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基座、气囊和伸缩轴套均采用透明材质,能随时观察穿刺点并及时观测止血情况。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气囊直接作用于出血点,因此出血点处的压力与气囊内的充气压力相当,因此能够通过连接于气囊上的压力表较准确的获知作用于出血点处的压力,并解决其他器械因接触面较硬造成病人压迫部位的疼痛感。
3、本实用新型采用伸缩气囊及轴套设计使器械体积小巧,完全不影响病人穿着衣物和盖被子,更加人性化。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廉,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脉压迫止血器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缩进状态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基座 101-侧翼
102-滑轨 103-连接孔
104-腔室
2-外盖 201-充气通路
202-连接口 203-圆环形侧壁
3-第一伸缩轴套 301-第一空腔
4-第二伸缩轴套 401-第二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戚亚峰,未经戚亚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8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