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路的快速接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8998.9 | 申请日: | 2009-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5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蔡孟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碧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00 | 分类号: | F16L37/00;F16L19/03;F02B7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路 快速 接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接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与一引擎管路衔接的快速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与图2,一般汽车的引擎管路10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利用外部的溶剂循环灌充入该汽车的引擎管路10中,以将管路内的积碳清除,增加汽车引擎的运转效率。
于灌充过程中是先将上述汽车的引擎管路10拆开并拆卸出一连接引擎管路10的公接管11,并利用一快速接头12衔接该公接管11,借由快速接头12与公接管11衔接,以方便将溶剂充灌入该引擎管路10中。
图1所示就是该公接管11与该快速接头12的构造,该快速接头12是以塑料材质制成,并具有一接合管121,及一横向穿伸过该接合管121的固定夹122,该接合管121具有相互衔接的一大管径部123与一小管径部124。该接合管121的小管径部124内周固定两垫圈13。该固定夹122是横向穿伸过该接合管121的大管径部123。
当该公接管11如图2所示地插入该接合管121中时,可利用该固定夹122将公接管11限位固接于该接合管121中,且接合管121的小管径部124内的垫圈13可确保接合管121与公接管11间是水密地接合,而没有泄漏的问题,使溶剂可经由快速接头12输送至该公接管11并流入汽车管路中。
但是由于该等垫圈13是于该接合管121制作成形过程中,直接固定于接合管121的小管径部124内周面,因此当快速接头12长时间使用后,该等垫圈13因磨损或劣质化,而有溶剂泄漏的问题时,该等垫圈13并无法更换,而需整组快速接头12完全更换,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更换垫圈,以降低使用成本的快速接头装置。
本实用新型管路的快速接头装置适用于连接一条第一输送管与一条第二输送管,且第一输送管衔接一个公接管,公接管外周面凸伸一个环凸缘。
其特征在于:该快速接头装置包含:相互螺接的一个接合管与一个插接管、至少一条安装于接合管内的垫圈,及一个穿伸于该插接管中的固定夹。
该接合管具有相反的一个接合端与一个螺接端,及一个由接合端贯穿至螺接端的第一贯孔,该接合端衔接所述第二输送管,该第一贯孔具有由接合端依序往螺接端延伸连接的一个小管径部、一个肩部、一个大管径部及一个螺纹部。
该插接管具有一个螺接于该接合管的螺纹部中的螺接段、一个供所述公接管插接的插接段、一个径向贯穿插接段的穿槽,及一个由螺接段端面往插接段端面延伸的第二贯孔,该第二贯孔具有一个由螺接段端面往插接段依序延伸的一个小孔径段、一个肩段及一个大孔径段。
该垫圈容置于该接合管的大管径部中,且两侧面抵接于该接合管的肩部与该插接管的螺接段端面,于公接管插接于该第一贯孔与第二贯孔中时,该垫圈气密地围套于所述公接管外周面。该固定夹是穿伸于该插接段的穿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接合管与插接管相互螺接,以将该等垫圈限位于该接合管的大管径部中,以方便于垫圈磨损时,将接合管与插接管锁螺拆开,以更换垫圈,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快速接头的侧面分解剖视图;
图2是上述快速接头的侧面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路的快速接头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侧面视图,以说明衔接一第一输送管与一第二输送管的情形;
图4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侧面分解剖视图;
图5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侧面组合剖视图;及
图6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以说明一固定夹位于锁固位置时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管路的快速接头装置4的优选实施例适用于连接一第一输送管31与一第二输送管32,且第一输送管31上衔接一公接管33,且该公接管33外周面上凸伸一环凸缘331。该快速接头装置4包含:相互轴向组接的一接合管5与一插接管6、两容装于该接合管5与插接管6间的垫圈7,及一径向安装于该插接管6上的固定夹8。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输送管31就是汽车的引擎管路,第二输送管32适用于输送清洁溶剂。
该接合管5具有相反的一接合端51与一螺接端52,及一由接合端51贯穿至螺接端52的第一贯孔53。该第一贯孔53具有由接合端51依序往螺接端52延伸连接的一小管径部531、一肩部532、一大管径部533及一螺纹部534。本实施例中该接合管5的接合端51外周面具有外螺纹511,也就是该接合端51是以螺接方式衔接所述第二输送管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碧琦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碧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89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管检查口盖子
- 下一篇:单辊筒智能数字化色标跟踪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