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囊辅助注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9601.8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1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章礼泽;汪继亮;吴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辅助 注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囊辅助注塑机构。
背景技术
根据注塑的基本原理,产品投影方向(即开合模方向)最大轮廓边为基本分模线所在位置。因此,如果产品在开模方向存在倒拔模,那么分型线就一定在外观面上显现。分型线的存在严重破坏产品的整体协调性,并给产品的后序处理带来不良影响。目前,后序工艺对分型线的处理一般通过人工打磨的方式进行消除。但是,在打磨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打磨的效果一致性较低且生产率低下,导致生产成本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产品外观面出现分型线的注塑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囊辅助注塑机构,包括前模仁,所述前模仁上设置有气孔,在所述前模仁与注塑零件之间还设置有可充放气的气囊,所述气囊上用于充放气的气嘴通过所述气孔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所述气囊为耐高温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进一步,所述气囊通过耐高温胶水粘结在所述前模仁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囊作为前模仁与注塑零件之间的填充物,由于气囊气体可充放,所以便于取出前模仁,且不会在注塑零件上出现分型线。
2、在产品的后处理过程中,显著地提高产品的良率。
3、提高产品表面的耐磨性能并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注塑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前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前模仁3,前模仁3上设置有气孔5,在前模仁3与注塑零件1之间还设置有可充放气的气囊2,气囊2上用于充放气的气嘴6通过气孔5与外界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囊2作为前模仁3与注塑零件1之间的填充物,由于气囊2气体可充放,所以便于取出注塑零件1,且不会在注塑零件1上出现分型线。
本实用新型中,气囊2由耐高温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进行吹塑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的气囊2采用耐高温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进行吹塑制作而成,不但耐高温,且不会影响注塑零件1的表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中,气囊2与前模仁3之间设置有用于粘结气囊2与前模仁3的耐高温胶水7。本实用新型中气囊2与前模仁3之间设置有耐高温胶水7,可以将气囊2及前模仁3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详细说明:
首先,在进行注塑前进行3D建模,在软件中设计好需要制造的注塑零件1,亦称虚拟的注塑零件1。注塑零件1由外观面12和内表面11组成,如图1所示。
然后,利用注塑零件1的外观面12来设计气囊2的内表面21,内表面21是用来成型注塑零件1的外观面12。然后根据注塑零件1的倒拔模距离,对气囊2的内表面21进行一定偏移得到气囊的外表面22。
气囊2设计完成后,采用耐高温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通过吹塑形成气囊2的外表面22和内表面21,在气囊2外表面22上粘结一个气嘴6,气嘴6由外表面23、24、25、26,如图2所示。
再根据气囊2的外表面31、气嘴6的外表面23、24、25、26,分别设计前模仁3的气孔5内壁33、32、34、35,如图3所示。
图4是前模仁3、气囊2以及注塑零件1组装到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气囊2的外表面22和前模仁3的内表面31通过耐高温的胶水7粘结到一起。当模具闭合后,通过气嘴6向气囊2里注射空气,待气囊2中的气压达到设定的值时,停止注气。然后将塑胶注入后成型,就制作出实体的注塑零件1。
待注塑零件1冷却后,打开气嘴6,释放气囊2中的空气,使实体的注塑零件1和前模仁3内表面31形成间隙,以便于顺利顶出注塑零件1。在此注塑零件注塑过程中,不会产生分型线,且制作简单、易操作。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96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多功能教学车床
- 下一篇:连续旋转式注塑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