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床底座锁定收合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9755.7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闵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儒恒 |
主分类号: | A47D7/00 | 分类号: | A47D7/00;A47D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65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底座 锁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床,尤其涉及一种可收合婴儿床底座锁定收合机构。
背景技术
婴儿床为大人在工作忙碌时无法照顾到婴儿时所常用的工具,为携带储藏方便,公知婴儿床在底部框架设置有底座锁定收合机构,以便将婴儿床从展开状态释锁折叠到收合状态。例如美国专利第5,819,342号揭露了一种可收合婴儿床的底部框架的底座锁定收合机构,但是从该专利图示以及说明书可知,该底座锁定收合机构结构复杂,从而导致成本增加,组装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的婴儿床底座锁定收合机构。
一种婴儿床底座锁定收合机构,所述婴儿床包括可在展开位置与收合位置间移动的两底管以及设置于所述两底管之间的底座锁定收合机构,所述底座锁定收合机构包括一底座,两底管一端枢接于所述底座;一连接管,固定组装于所述底座;两锁定件,可滑动设置于所述连接管内;一弹性件,设置于两锁定件之间,恒使两锁定件一端突出于连接管外;一驱动件,枢接于所述连接管,并与两锁定件连接;两锁定件突出于连接管外的一端分别伸入所述两底管管孔内,将两底管锁定在一展开位置,驱动件带动锁定件移动而缩回连接管内,不再对底管形成锁定,从而使两底管处于一可收合位置。
所述驱动件具有顶部的一操作部分以及自操作部分往下延伸的侧壁。
所述侧壁设置有穿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穿孔两侧的弧形槽。
所述连接管设置有两长槽孔。
所述弧形槽的一端对应连接件的长槽孔延伸有长槽。
所述弧形槽与长槽组合形成一异形槽,侧壁上的两异形槽的位置关系可为其中之一以所述侧壁穿孔的圆心为中心旋转180度而得到另一异形槽。
所述锁定件突出于连接管的一段设置有斜面。
所述婴儿床底座收合机构还包括一固定装置用以将所述连接管固定于所述底座。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底座的固定孔位以及单独设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两端对应所述固定孔位设置有股东孔,中间对应所述连接管的直径往上形成一弧度。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通过直接旋转驱动件即可将婴儿床从展开状态转换成收合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床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管相对底座锁定收合机构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的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底座锁定收合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组件的组装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座锁定收合机构处于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底管收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底管完全收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婴儿床包括一上框架100、一底部框架102以及连接上框架100与下框架102的多根立柱101。上框架100、立柱101的结构以及两者与底部框架102的组合在本技术领域中为公知技术,所以此处不做详细描述,除非与本实用新型相关。
底部框架102包括多根底管10以及设置于底管10之间的一底座锁定收合机构1,该底座锁定收合机构1可驱动所述底管10从一展开位置转换成一收合位置。
如图3、4、5所示,本实用新型底座锁定收合机构1包括一底座2、一连接管3、两锁定件4、一弹性件5以及一驱动件6。
底座2在其周围形成有多个沟槽21,在其中央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22,沟槽21与第一容置空间22相通。各沟槽21用来容置各底管10一端,借由铆钉11穿过底管10上的枢接孔101与底座沟槽侧壁上的枢接孔212,从而将各底管10枢接于底座2。另,沟槽21端部顶端形成有顶壁211,使得底管10只能相对底座2朝下旋转。
连接管3大致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31,在通孔31的两侧沿管体长度走向设置有两长槽孔32。
锁定件4一端设置有通孔41,另一端设置有斜面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儒恒,未经施儒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97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