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合板用预制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9776.9 | 申请日: | 2009-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3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程义;杨进宏;宋继强;王姗;牟晓燕;任祝雯;陈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义 |
主分类号: | E04C2/288 | 分类号: | E04C2/288;E04C2/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预制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地涉及一种叠合板用预制板。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中的楼面结构部分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即将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安装在楼面结构的支撑点上,在薄板的上面布设所需的钢筋网,浇注一层混凝土后形成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技术是专利申请号为00215789.6的“叠合板用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其特征是:长方形的预应力混凝土薄板两长边为斜面,两斜面的中区沿长度方向设有凹槽,增设了桁架筋和吊筋。优点是:使叠合板的结合面更加牢固,吊装更加方便、安全。缺点是:叠合板的厚度和自重较大,混凝土用量较多,不利于结构抵抗地震;施工时,若设置中间临时支撑,则施工繁琐,否则薄板厚度增加,不利于吊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上述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新的叠合板用预制板,减少混凝土的用量、降低叠合板自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合板用预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网形肋、底板和芯板,所述预应力网形肋为混凝土肋系组成的多级预应力肋系,所述底板为纤维增强混凝土面板,所述芯板为复合在预应力网形肋上的轻质吸声隔热材料。
所述多级预应力肋系,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平面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混凝土肋系,其中至少有一个混凝土肋系采用了预应力筋。
所述混凝土肋系,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平面内按照一定规律相互交叉的数根混凝土肋,其肋高度的相对差异不大于40%。
所述混凝土肋,其特征在于,其横截面为矩形、半圆形的单一或组合形。
所述纤维增强混凝土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增强的混凝土板,一般情况,混凝土面板内不设置钢筋。
所述芯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与预应力网形肋紧密结合的形状,其材质可以采用泡沫玻璃、微孔硅酸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聚氨酯泡沫塑料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和产生的积极效果体现在:
1、由于采用了由轻质吸声隔热材料制成的芯板,降低了叠合板自重,有利于结构抵抗地震,同时改善了叠合板隔声和隔热的性能。
2、由于采用了预应力网形肋,减少了混凝土和钢材用量。
3、因为抗震性能优越,所以使用地域不受限制,有利于推进建筑构件生产的工业化进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叠合板用预制板一实施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包括预应力网形肋1、底板2、芯板3和预应力筋4。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叠合板用预制板一实施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包括预应力网形肋1、底板2、芯板3和预应力筋4。
一般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实施采用倒置法进行生产,即芯板3被安置在下面、底板2覆盖在上面,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模板,安装就位。
b.按照需要的形状和尺寸加工制作芯板3,并在模板中就位固定。
c.布设钢筋网,张拉预应力筋4。
d.铺设无机纤维或有机纤维网片,浇注混凝土,形成预应力网形肋1和底板2。
e.养护硬化后,放松预应力筋4。
完成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所做的等同替换或相应改进,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例如预应力网形肋可以只采用一个混凝土肋系;也可采用普通钢筋代替预应力筋;芯板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义,未经程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97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吹瓶机分胚装置
- 下一篇:打叶复烤单路双切切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