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装叉车用充溢阀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0264.4 | 申请日: | 2009-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0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毕胜;张丽;吴猛;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5/02 | 分类号: | B60T1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装 叉车 充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制动系统用充溢阀。
背景技术
20T以上的重装叉车的制动系统都是全液压湿式制动系统,其关键的液压元件为充溢阀,充溢阀的功能就是能够保证制动系统蓄能器的压力始终在设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足够的制动力。目前,国内使用的充溢阀都是进口国外的产品,价格昂贵,且均为单独的滑阀式结构,抗污染能力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充溢阀抗污染能力差、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结构重装叉车用充溢阀。
具体的结构设计技术方案如下:
重装叉车用充溢阀包括节流阀1、先导卸荷阀2、节流单向阀3、卸荷阀4和油路块5。节流阀1的进油口连接着节流单向阀3的出油口,节流阀1的出油口连接着先导卸荷阀2的先导口,节流单向阀3的进油口同时连接着油路块5的进油口和卸荷阀4的进油口;所述先导卸荷阀2的出油口、卸荷阀4的出油口和油路块5的回油口连通在一起,先导卸荷阀2的进油口与卸荷阀4的先导口相连接;所述油路块5的出油口与节流阀1的进油口、节流单向阀3的出油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国内已经通用化的螺纹插装阀来设计重装叉车使用的充溢阀,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
1、利用螺纹插装阀代替目前的滑阀结构,提高了耐污染能力和可靠性;
2、使用螺纹插装阀组建液压阀,有利于进口元件的国产化;
3、此阀能够使用在14-32t叉车、空箱堆高机和正面吊的制动系统中,有利于改善目前不同吨位级别的叉车用不同的阀,有利于规范化和通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溢阀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重装叉车用充溢阀,包括节流阀1、先导卸荷阀2、节流单向阀3、卸荷阀4和油路块5。节流阀1的进油口连接着节流单向阀3的出油口,节流阀1的出油口连接着先导卸荷阀2的先导口,节流单向阀3的进油口同时连接着油路块5的进油口P和卸荷阀4的进油口;先导卸荷阀2的出油口、卸荷阀4的出油口和油路块5的回油口T连通在一起,先导卸荷阀2的进油口与卸荷阀4的先导口相连接;油路块5的出油口O与节流阀1的进油口、节流单向阀3的出油口相连接。
安装使用时,油路块5的进油口P连接制动泵,出油口O连接蓄能器,回油口T连接油箱回路。
其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当蓄能器内储存的压力低于设定的极限压力(下限值)时,油路块5进油口来的液压油到达单向阀3的进油口和卸荷阀4的进油口,从单向阀3的出油口流出的液压油到达油路块5的出油口和节流阀1的进油口,从节流阀1的出油口流出的液压油作用在先导卸荷阀2的先导口上,此时由于蓄能器压力低于下限值,使得先导卸荷阀2是关闭的,即进油口和出油口不连通。而先导卸荷阀是常闭的,即其进油口和出油口是不连通的,因此到达卸荷阀4进油口的压力油只能通过其内部油道到达卸荷阀4的先导口,然后到达先导卸荷阀2的进油口而作用在其阀芯上,因此油路块5进油口来的液压油只能去其的出油口为蓄能器充溢;
当蓄能器的压力油到达其极限压力(上限值)时,先导卸荷阀2的出油口和进油口相通,使得卸荷阀4进油口的液压油经过其先导口,然后到达先导卸荷阀2进油口,再从其出油口到达油路块5的回油口,此时,由于液压油的流动,在卸荷阀4的进油口和其先导口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压降,而使得卸荷阀4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实现了油路块5进油口来的液压油一部分通过卸荷阀4的出油口到达油路块5的回油口,一部分通过卸荷阀4的先导口,进过先导卸荷阀2,到达油路块5的回油口,实现了液压油的卸荷,而油路块5的出油口的压力由单向阀3来保压,即保证蓄能器内的压力,实现储能的目的。
随着制动系统的工作,蓄能器内的压力逐渐降低,当其压力低于设定的极限压力(下限值)时,充溢阀再次给蓄能器充溢,高于设定的极限压力(上限值)时,液压油再次卸荷,周而复始,保证了蓄能器的压力始终在极限压力(上限值、下限值)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02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自动卸载的球类手推车
- 下一篇:可自调节的驻车制动拉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