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转向节锻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0638.2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7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争辉;俞能新;舒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新达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转向 锻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转向节锻模。
背景技术
车辆转向节产品质量要求高,在锻造加工行业中发球难度系数较高的复杂件,传统的锻造工艺中,预锻与成型在不同的模具中进行,锻造工艺较为烦琐,尤其在预锻难度较大,制造后的产品次品率较高,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其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面所述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车辆转向节锻模。
为了克服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转向节锻模,包括有下模和上模,下模具有下型腔,上模具有与下型腔相匹配的上型腔,下模的下型腔进一步包括有下预锻型腔和下成型型腔,在下模的下成型型腔周边开设有下飞边槽;上模的上型腔进一步包括有上预锻型腔和上成型型腔,在上模的上成型型腔周边开设有与下飞边槽相对应的上飞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飞边槽与下飞边槽的宽度为30~50mm,槽深5~7mm。所述的下预锻型腔与下成型型腔交叉排列,即下预锻型腔的两爪(大、小爪)形成的开口方向与下成型型腔的两爪(大、小爪)形成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的上预锻型腔与上成型型腔交叉排列。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模两腔的方式,将预锻型腔与成型型腔设计在同一个模具上,预锻及成型均在同一模具上进行,节省了模具,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预锻模的设计从两爪成型着手,有效地降低预锻难度,制造成型后的产品的合格率高;通过将预锻型腔与成型型腔的交叉排列,节省了模具的体积。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模的俯视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模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下模、2.上模、3.下预锻型腔、4.下成型型腔、5.下飞边槽、6.凹锁扣、31.第一小爪、32.第一大爪、41.第二小爪、42.第二大爪。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如图所示,一种车辆转向节锻模,包括有下模1和上模2,因上模2与下模1相匹配,故附图中只给出下模的构造示意图而省略上模的构造示意图;下模1具有用于上模与下模定位的凹锁扣6,上模2具有与凹锁扣6相对应的凸锁扣;下模1开设有车辆转向节的下预锻型腔3和下成型型腔4,下预锻型腔3与下成型型腔4交叉排列,即下预锻型腔3的两爪(第一大爪32、第一小爪31)形成的开口方向与下成型型腔4的两爪(第二大爪42、第二小爪41)形成的开口方向相反;在下成型型腔4周边开设有下飞边槽5,下飞边槽5的宽度为30~50mm,槽深5~7mm;上模2开设有与下模1相匹配的上预锻型腔、上成型型腔和上飞边槽。
将上模2与下模1合模后,整个模具形成预锻型腔和成型型腔,上模与下模的分模面A-A,上模与下模通过凹凸锁扣定位扣合,上模与下模留有锁扣接缝2-4mm,成型模拔模斜度为5-6度,预锻模拔模斜度为8-9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新达锻造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新达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06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军用总线耦合器用印制板接线柱定位及铆装装置
- 下一篇:金属板材冲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