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稻基肥喷射均匀穴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0696.5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1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邓九胜;李勇;储亚云;朱彩云;朱荣松;蒋新华;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坛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A01C15/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周祥生 |
地址: | 213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基肥 喷射 均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肥料的施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田肥料的深施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的实践证明,化肥对农作物增产贡献率高达40%-60%。但我国肥料利用率低,以氮肥为例,其利用率仅为30%,而发达国家氮肥利用率可达50-60%。肥料利用率低引发了一系列诸如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水体富营养化、气候变暖、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肥力衰退等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多年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田间施用化肥大都采用人工手撒表层施肥方式,常造成肥料浪费,肥效不佳,且使人手劳累不堪。最新农业试验成果表明,深施水稻基肥可显著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影响较大。化肥深施技术是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土壤性质和肥料根际效应原理,将化肥施到水稻根际,有利于水稻更好地吸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实现机械化深施,人们想了不少办法,在专利号为200820089772.7中公开了一种气吹式侧面深施肥水稻插秧机,在插秧机的机架总成上安装气吹式施肥总成,施肥管的下口对住插秧头的侧面,所喷出的肥粒吹入秧苗的根须侧底部。该文献称,它能排除水田侧深施肥管堵塞问题。但该机型至今没有上市,通过对该文献所公开的结构原理分析可知,斜置弯曲的施肥管存在排肥不畅,且用风机一直向连接管吹气既不利于肥料下落,也无法实现肥料的深度穴施。在排肥过程中,即使肥料能被吹排到肥沟中,必定按条线分布方式排出,吹排出肥料不久就会溶解于水,无法实现肥料的穴施缓释目的。另一方面,侧面设置的开沟器在滑行过程中很容易将刚栽插苗牵带,不利于秧苗生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基肥喷射均匀穴施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稻基肥喷射均匀穴施装置,它包括插秧机架1、肥箱支架2、肥箱3、轴承座4、排肥轴5、排肥轮6、接肥管7、三通接头8、喷肥嘴9、弹性放肥膜10、增压片11、进气管12、配气阀13、电磁换向阀14、气泵15和综合支架16,肥箱3由肥箱支架2固定在插秧机架1上,位于插秧机秧箱18的背面,排肥轴5通过两只轴承座4水平地安装在肥箱3的下段,在排肥轴5上等距装有排肥轮6,排肥轮6的数量与插秧头相同,在肥箱3的下端对应于排肥轮6的位置均接有接肥管7,接肥管7的下端安装在三通接头8的上接口上,喷肥嘴9安装在三通接头8的下接口,弹性放肥膜10设置在三通接头8和喷肥嘴9之间,在三通接头8的侧面接口上气密性装有进气管12,在三通接头8的上接口内设有增压片11、在常态下转动式增压片11挡住三通接头8的侧面接口,通压时,增压片11被推转到封住接肥管7的底部,三通接头8由管夹固定在综合支架16上,喷肥嘴9的下端离秧船17的距离为15~50毫米,所有进气管12均与配气阀13相连接,配气阀13通过电磁换向阀14与气泵15相连。
其作业过程如下:
排肥轴5的动力由插秧机提供,固定在排肥轴5上所有排肥轮6同步转动,由于在排肥轮6的圆周上均匀地开设了容肥腔,每次喷施的用肥量由容肥腔确定,当充满肥料的容肥腔对准接肥管7时,其中的肥料便投放到接肥管7中,然后经三通接头8滚落在弹性放肥膜10上,此时气泵15通过电磁换向阀14、配气阀13和进气管12向三通接头8提供压力气体,在压力气体的压迫下,增压片11转到封住接肥管7的底部,防止压力气体上行,为喷射肥粒提供足够的压力,此时置于弹性放肥膜10上的肥粒便从弹性放肥膜10的十字槽穿出,随压力气流从喷肥嘴9喷出,直接深植于待插秧的稻田中,肥粒在喷施过程中,即使会在稻田中冲击出存肥凹坑,固定在秧船上的覆泥板则能用泥土将肥粒覆盖,这样就能在插秧前非常理想地将肥粒均匀种植在待插秧的秧田中。由于所有喷肥嘴9分别安装在插秧头的前方,且不与秧田接触,当肥箱3中的肥料经排肥轮6均匀送入接肥管7时,气泵15通过电磁换向阀14、配气阀13和进气管12同时向所有三通接头8输入压力气体,此时增压片11封住接肥管7的下口,使三通接头8内形成足够的压力,置于弹性放肥膜10上的肥粒在压力气流的作用下沿喷肥嘴9直接喷施在待插秧的稻田中,当肥粒均匀地喷施在稻田中后,再由固定在秧船上的覆泥板将肥粒用泥土覆盖括平。这样在喷施前不需要用开沟器开沟,肥粒在压力气流的作用下沿喷肥嘴直接喷施在待插秧的稻田中,实现肥料的均匀穴施,使肥粒具备缓慢释放条件。
肥粒的喷施深度由气泵15的压力大小确定,喷施密度与插秧机的行走速度及排肥轮的转速有关,若将肥料预先处理成粒状,则喷施效果更好。肥粒与秧苗同行错开喷施的,更利于秧苗的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插秧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施结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坛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未经金坛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06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LED器件
- 下一篇:旋转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