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无线充电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0882.9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6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姜竹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锂电池 无线 充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无线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唯一满足零排放的车辆,它通常需利用蓄电池储能,需要反复进行电池充电。近年来,环境意识和石油燃料资源耗尽的可能性使人们又重新重视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发展,而电池充电将是未来的电动汽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电动车的充电方式属于接触式充电方式,即电池引出电线接电源,这种充电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导体裸露在外面,存在安全隐患;第二,多次插拔操作,引起机械磨损,导致接触松动,无法有效传输电能。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电磁感应松耦合技术应用的发展,现在汽车电池充电技术开始向无接触式能量传输的方向发展,并将逐步取代常规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实现车辆控制的轻便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式、确保充电安全、减轻电池重量的电动汽车锂电池无线充电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电动汽车锂电池无线充电电路,包括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原边电路的输入端接220V交流电,原边电路的输出端接无接触式变压器的原边,无接触式变压器的副边接副边电路的输入端,副边电路的输出端与车载蓄电池连接,对车载蓄电池充电。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无接触电能传输方式实现无接触式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之间分离,将原边电路和无接触式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布置在车外,将无接触式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布置在车内,从而实现车辆控制的轻便化。同时,避免了传统的充电方式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插拔磨损导线的缺陷,安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动汽车锂电池无线充电电路,包括原边电路10和副边电路20,原边电路10的输入端接220V交流电,原边电路10的输出端接无接触式变压器30的原边,无接触式变压器30的副边接副边电路20的输入端,副边电路20的输出端与车载蓄电池21连接,对车载蓄电池21充电,如图1所示。
结合图1,所述的原边电路10位于车外,所述的副边电路20位于车内,所述的原边电路10和大气隙耦合变压器的原边布置在停车位上,且正对于车身上副边电路20和大气隙耦合变压器的副边所处的位置处。所述的无接触式变压器30采用大气隙耦合变压器,所述的车载蓄电池21为锂离子电池组。变压器采用原、副边大气隙、弱耦合、结构较为松散的变压器结构形式,大气隙耦合变压器的特点为:第一、激磁电感小,原、副边漏感大;第二、在实际充电时,原、副边耦合位置会有变化,将引起大气隙耦合变压器的激磁电感和漏感发生变化。
结合图1,所述的原边电路10包括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1,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1的输入端接220V交流电,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1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12的输入端连接,逆变电路12的输出端接大气隙耦合变压器的原边,所述的原边是指大气隙耦合变压器的初级绕组。220V交流电经过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1整流、滤波后成直流电,再经过逆变电路12逆变成高频交流电,再通过大气隙耦合变压器向负载即锂离子电池组供电。
结合图1,所述的副边电路20包括第二整流滤波电路22,第二整流滤波电路22的输入端接大气隙耦合变压器的副边,第二整流滤波电路22的输出端通过充电电路23对锂离子电池组充电。所述的副边电路20还包括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组电压和充电电流的检测电路24,所述的检测电路24的输出端通过A/D转换电路接控制器25的输入端,控制器25的输出端通过D/A转换电路接PWM控制器26的输入端,PWM控制器26通过驱动电路27驱动充电电路23给锂离子电池组充电。锂离子电池组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电路24采样锂离子电池组的电压和充电电流的值,并将其转变成数字信号反馈给控制器25,控制器25根据当前锂离子电池组的充电情况,通过调整对PWM控制器26的给定值,实现功率电路工作状态的调整,从而完成对锂离子电池组充电全过程的监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通过无接触电能传输方式实现无接触式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之间分离,将原边电路和无接触式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布置在车外,将无接触式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布置在车内,从而实现车辆控制的轻便化。同时,避免了传统的充电方式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插拔磨损导线的缺陷,安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08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电机用电压调节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带有火焰造型板的电壁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