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积香理条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2888.X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4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镀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镀锡 |
主分类号: | A47G33/00 | 分类号: | A47G3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积香理条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与现有裹香机配合、便于剥除芯棒上的余料的积香理条机。
背景技术
在祭拜祖先时,在礼佛时,在祭祀时,都需要用到香。香的制作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芯棒上裹上香料,一般采用裹香机完成。参考图1所示,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裹香机的结构,该裹香机10包括一料筒101,在料筒101的底部设有一裹香嘴102,裹香嘴102上设有直通的裹香通道103。在进行裹香时,将芯棒20从裹香通道103的一侧入口插入到裹香通道103内,裹香嘴102即可将香料裹在芯棒20上,再拔出芯棒20即可得到已经裹好香料的成品香。
裹香机在最初使用时,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将一根根的芯棒20从入口送入裹香通道13内,再一根根的拔出,这种人工的方式,需要一手送芯棒20,一手取出成品香,使用双手进行操作,因此要求必须是熟练工,且效率低下。因此,后来为裹香机配备一传送装置,自动化将芯棒20送入裹香通道103内,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无论采用人工或机械送入,均存在以下问题:
(1)当芯棒20通过裹香通道103时,由于裹香嘴102持续送出香料,因此在已经成型的成品香上极易粘结有余料,影响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当成品香上附着的余料掉落在裹香嘴102或裹香通道103中,堆积过多容易造成堵料,必须手工清除,降低生产效率;
(2)为了保证成品香的质量,需要将粘结的余料剥除,这样就需要临时关闭设备,进行剥除作业,从而增加了生产工序,延长生产时间。
由上所述,本设计人针对目前的裹香机只能手动剥除余料的不足,乃设计出一种可自动剥除余料的机械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积香理条机,其方便与现有的裹香机配合,可自动剥除芯棒上粘结的余料,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积香理条机,包括支架、至少两段传送带、至少一对压轮和至少一余料收集装置,传送带依次间隔固定在支架上,第一传送带的上游位于裹香通道的出口处,且其传送速度慢于其余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一对压轮分别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的下游上方和第二传送带的上游上方,余料收集装置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的空隙下方。
上述压轮上还分别固定有一刮片。
上述各传送带之间的间距小于芯棒的一半长度。
上述传送带的两侧设有挡板。
上述压轮设置在框架内。
上述余料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槽和四导向板,四导向板构成上宽下窄的框体,该框体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的下游和第二传送带的上游下方,下端伸入收集槽内。
上述支架在第二传送带的尾端还间隔固定有第三传送带,且在二者之间的空隙下方设置有另一余料收集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与现有的裹香机配合,一方面仅需单手操作,将芯棒送入裹香通道内,因此非熟练工也可方便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将带有余料的成品香在第一传送带上传送,在传送的过程中,位于成品香前端的余料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在下方的余料收集装置中,而成品香在继续前行过程中,受到第一传送带及位于其下游上方的压轮的共同挤压作用,且第二传送带上游上方的压轮可防止成品香在第二传送带上打滑,并借助第一、二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差,使得成品香末端的余料受到拉伸作用而断开,掉落在余料收集装置中,从而得到质量较高的成品香。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裹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积香理条机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可与现有的裹香机2配合,具体包括支架3、至少两段传送带、至少一对压轮6和至少一余料收集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三段传送带4、5、8,两个压轮6和两个余料收集装置7、9。
传送带4、5、8依次间隔固定在支架3上,且第一传送带4的传送速度比其它传送带5、8的速度要慢,其中,第一传送带4的上游位于裹香机2中裹香通道21的出口处,且在第一传送带4的两侧还设置有挡板41;第二传送带5的首端与第一传送带4的尾端、第三传送带8的首端与第二传送带5的尾端之间均间隔有一段距离,为了保证成品香能够顺利传输而不掉落,各传送带4、5、8的间隔距离以不大于香的一半长度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镀锡,未经陈镀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28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智能鼓刹锁应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儿童自行车辅助轮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