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刀杆螺帽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2973.6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4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堆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升源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3/48 | 分类号: | B25B13/48;B25B2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63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帽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用于刀杆的扳手,尤指一种用于转动刀杆螺帽的刀杆螺帽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扳手设有棘齿或者相对面,以棘齿或相对面卡合于多角形螺帽的周围,接着转动扳手,令螺帽与扳手一同转动而达到螺锁或松脱螺帽的功效。但由于一般扳手的棘齿或相对面的尺寸是固定,虽有活动扳手的设计,但在转动过程中都不可调整,因此当一般的扳手运用于表面光滑且无沟槽的刀杆螺帽时,容易因为施力较大而产生打滑的问题,造成锁固或松脱刀杆螺帽的使用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刀杆螺帽扳手,当其锁紧刀杆的螺帽时,不易打滑而具有较佳的螺锁螺帽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一种刀杆螺帽扳手,其包括:一驱动环,设有一环体,该环体水平设置并于中间形成一圆孔,于该环体的周围以等间隔的形态设有复数个滑动槽,复数个滑动槽各为弧形的沟槽,其顶部以及底部成封闭的形态,于各滑动槽内侧的中间形成一开口,以各开口与该圆孔相通。各滑动槽朝向顺时钟方向以及逆时钟方向的两端分为顺向端以及逆向端,各滑动槽以逆向端宽度逐渐缩减的形态延伸设置,令各滑动槽的内壁成为逆向端朝内倾斜的斜向延伸的形态,于各滑动槽内以可顺、逆向滑动的形态结合一滚针,各滚针为直立设置的圆柱体,其位于各滑动槽的顺向端,并且各滚针的内侧凸出于各开口。以及一握柄,其具有前、后两端的直杆体,其并以前端结合于该环体的外周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当本实用新型使用于锁紧刀杆的螺帽,以驱动环的圆孔套设于螺帽的周围,此时各个滚针的内侧会与螺帽的周面接触,接着以顺时钟的方向转动握柄,此时各个滚针会沿滑动槽往逆时钟的方向滑动,但由于滑动槽为逆向端宽度缩减的形态,因此转动过程中各个滚针的内侧会越来越凸出开口,能以滚针夹持螺帽随驱动环旋转而达到螺锁螺帽的效果。当松脱螺帽时,则是将螺帽反转180度再以圆孔套于螺帽的周围,这时将握柄以逆时钟的方向转动即可藉由朝内凸出的各个滚针带动螺帽反向旋转。由于本实用新型各滑动槽为逆向端宽度缩减的形态,因此本实用新型转动握柄时,随着使用者转动握柄的施力增加,各个滚针凸出的程度就越大,因此能配合转动施力的大小增加滚针夹持的力量,令使用者能以牢靠的方式转动螺帽,避免施力加大时产生打滑的情况,提供较佳的螺锁、松脱刀杆螺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顺时针方向转动螺帽之实施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逆时针方向转动螺帽之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刀杆螺帽扳手,请参看图1-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驱动环(10),设有一环体(11),环体(11)水平设置的圆环体,其并于中间形成一圆孔(111),于环体(11)底面的内周凹设形成一阶级凹部(112),阶级凹部(112)为圆环形的平面,于阶级凹部(112)以等间隔的形态凹设三个滑动槽(113),三个滑动槽(131)各为弧形的沟槽,其朝向顺时钟方向以及逆时钟方向的两端分为顺向端以及逆向端,各滑动槽(113)并以逆向端宽度逐渐缩减的形态延伸设置,令各滑动槽(113)的内壁成为逆向端朝内倾斜的斜向延伸形态,于各滑动槽(113)内侧的中间形成一开口(1131),以开口(1131)与圆孔(111)相通。
各滑动槽(113)于顺向端以及逆向端分别形成一收容口(1132)以及一卡置口(1133),各收容口(1132)与各卡置口(1133)为圆弧形的凹口且两侧延伸的幅度皆小于180度,于各滑动槽(113)顶面的中间凹设形成一导向沟(1134),各导向沟(1134)为弧形的长沟且其延伸方向与所在的滑动槽(113)延伸的方向相同,并且各导向沟(1134)的逆向端较顺向端靠近开口(1131);于环体(11)外周面的一侧形成一抵靠面(114),于抵靠面(114)的中间朝内穿设一定位螺孔(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升源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升源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29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蝶阀阀芯紧固工具
- 下一篇:数控立式磨床B轴伺服回转进给分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