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窥镜用麻醉面罩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3115.3 | 申请日: | 200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6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文钦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B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麻醉 面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面罩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窥镜用麻醉面罩。
背景技术
内窥镜检查与治疗是以侵入性方法的操作,近年来内窥镜器械设计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尚无法完全消除对病人的刺激,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更有甚者因无法承受内窥镜操作对患者的刺激,不得不终止检查,给疾病的诊治带来的困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痛内窥镜检查亦有了相当水平的发展,其优点在于患者在无痛苦的状况下接受检查或治疗,并对内窥镜检查的伤害性刺激无记忆,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欢迎。因内窥镜检查或治疗通常采用短效的、无积蓄的、可控性强的静脉麻醉药,但无一例外会产生呼吸抑制作用和上呼吸道梗阻,而急需进行辅助呼吸,如果使用一般麻醉面罩,若产生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实施辅助呼吸,则要立即停止检查,拔出内窥镜而影响内窥镜检查的进程,甚至耽误抢救时机。
在此前,针对以上呼吸管理方面,已经对面罩进行改良,如专利号为200720075893.1的一种胃镜用吸氧面罩,在面罩增加一氧气管接口,可在内镜操作的同时给吸氧,但无法进行辅助呼吸;又如专利号为200820062284.7的无痛胃镜专用面罩,其在口腔操作孔中设置一向面罩内延伸以供病人咬合的牙垫,以解决内窥镜容易咬坏、直接口腔插管操作难的问题,但在出现呼吸道梗阻时,无法通过面罩的操作孔直接放置鼻咽通气道、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放置鼻胃管、经鼻腔吸痰等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内窥镜用麻醉面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内窥镜用麻醉面罩,包括具有鼻型部和口型部的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外周沿设置有环形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口型部设置有一口腔操作孔,且在所述面罩本体内环绕所述口腔操作孔形成有管状的口咬合部,所述面罩本体鼻型部设置有一与鼻孔相对的鼻腔操作孔,所述面罩本体鼻型部连通有一氧气接管,所述鼻腔操作孔和口腔操作孔处均设置有密封活瓣。
进一步的,所述面罩本体的口型部呈平面状、且与面罩本体外周沿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氧气接管连接于面罩本体鼻型部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口咬部横截面呈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活瓣为软橡胶体,其可拆卸地封设于所述操作孔中,中部开设有一与面罩内部相通的插孔,并于插孔处配设有一活动橡胶盖,所述橡胶盖通过一连接带与密封活瓣本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面罩本体外周沿上对称设置有四根用于固定弹性固定带的立柱。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口腔操作孔中设置一口咬合部,操作时可供病人口部咬合定位,解决了内窥镜容易咬坏、直接口腔插管操作难等问题;面罩本体鼻型部右侧面设置有一氧气接管,这样在无痛内镜检查过程中可方便地对病人进行供氧;在面罩本体鼻型部设置有一与鼻孔相对的鼻腔操作孔,这样在无痛内镜检查中如果出现上呼吸道梗阻时,可通过鼻腔操作孔直接放置鼻咽通气道开放气道,并行辅助通气,必要时可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插管,且并不影响内镜操作,有效地保证病人的安全;在鼻腔操作孔和口腔操作孔处分别设置密封活瓣,可进一步保证面罩本体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应用价值高、成本低,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内窥镜用麻醉面罩,包括具有鼻型部1和口型部2的面罩本体、以及粘接于面罩本体外周沿的环形气囊4,环形气囊4上设置有一单向气阀41,可通过单向气阀41为环形气囊4充气,环形气囊4的设置可使面罩与病人的鼻部和口部周围密闭结合、防止漏气,同时使病人佩戴面罩时更加舒适,面罩本体外周沿上对称设置有四根立柱7,病人佩戴时,面罩可通过挂设于立柱7上的弹性固定带(图中未示出)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文钦,未经谢文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3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术后血肿积液腔Z型引流管
- 下一篇:输液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