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3564.8 | 申请日: | 2009-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0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嬿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嬿茹 |
主分类号: | D05C17/00 | 分类号: | D05C17/00;B44C5/08;F21V33/00;F21V8/00;F21V2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市台凤***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背光 刺绣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刺绣织物,特别是指一种结合光纤编织层、发光元件、供电单元及刺绣层的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
背景技术
习用光纤织物,是利用光纤的发光特性,以应用在各种不同的物品上,唯其在背光的处理变化上缺乏调控能力与丰富的色彩输出与明暗层次的细腻表现度,在整体光纤背光输出效能上,显得受制而呈现单调。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255662号的「具塑胶光纤的发光警示背心」,为一种具塑胶光纤的发光警示背心,主要是背心结构层包括:上层为塑膜层、中间层为含塑胶光纤织造层及底层为网状织造层所组成,其中间层的编织层有如下编织结构:(1)经向为塑胶光纤与纬向为塑胶光纤所织造形成。(2)纬向为化学纤维纱与经向为塑胶光纤所织造形成。(3)经向为化学纤维纱与纬向为塑胶光纤所织造形成。上述三层结构分布于背心适当位置,其上层塑膜层按字型或图样作为塑胶光纤散光位置,并连接电源使散光位置具有发光警示的效果,使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可使用于交警服饰、环保服饰及保全服饰或一般服饰的发光警示背心。
上述习用光纤织物的最大的缺点在于:
其用途局限于发光警示背心或一般安全用背心,且背光及透射效果单调,缺乏光纤的亮灭组合变化、持续时间控制、明暗渐变模式及色光表现等参数调控下所表现的丰富效果,更无刺绣的绣线透光特殊效果呈现,背光输出性能明显不足。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271165号的发光织物装置,至少包括一光纤织物、至少一遮光体、至少一光源以及一电源,上述的光纤织物具有一图样区以及至少一收边区位于图样区的周缘,而遮光体包覆住位于收边区的光纤织物,光源设置在光纤织物的末端后侧,其中此遮光体收置并包覆光纤织物的末端与光源,此外,电源与光源电性连接。
上述光纤织物的最大的缺点在于:
图样区的光线表现略显单调且同样缺乏刺绣的绣线所具有的特殊光影表现,在色光的调控与明暗的层次变化上,均缺乏鲜活的输出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通过将光纤编织层所发出特定色光照射于刺绣层,使刺绣层经光纤编织层的透射作用,产生较佳的背光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包括有:一光纤编织层,是由数条光纤编织而成,该光纤包括一起始端,且该光纤编织层至少有局部的光纤的起始端汇集形成一集光束端;一发光元件,位于邻近该光纤编织层的集光束端处;一供电单元,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一刺绣层,附着于光纤编织层,该刺绣层是由一绣线刺绣于光纤编织层所形成。
该光纤编织层包括一底面,一底层附着于该光纤编织层的底面,该绣线是刺绣于光纤编织层与底层。
该底层与光纤编织层之间进一步设有一反射层,该反射层具有一反射面,该反射面面向该光纤编织层。
该光纤编织层包括一表面,且该光纤编织层的表面附着有一具有镂空区域的不透光层,该绣线刺绣于该光纤编织层与该不透光层。
该光纤编织层与该不透光层之间进一步包括有一透明的保护层,该绣线刺绣于该光纤编织层、该不透光层与该保护层。
该刺绣层的绣线为一萤光线或一经染色的线材。
该刺绣层为一绣满的实绣结构或一轮廓绣结构。
一开关,该开关电性连接于该供电单元与该发光元件。
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于该供电单元与该发光元件,该控制单元至少包括有一开关电路、一色光控制电路及一发光模式控制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
1.经调控光纤的亮灭组合变化、持续时间控制、明暗渐变模式及色光表现等参数,可表现丰富的背光效果。
2.藉由控制刺绣的绣线针织的密实度以改变透光性,使刺绣在光纤的搭配下呈现特殊背光效果。
3.独具的刺绣特殊光影表现,可充份展现鲜活的输出性能,兼具传统艺术美感与现代潮流科技感。
4.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极广,商业价值高,且开发技术层次与生产成本均低,经济层面的效益相当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实绣刺绣层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轮廓刺绣层结构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轮廓刺绣层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光源电控系统架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结构层叠合相对位置顺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附着底层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附着不透光层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嬿茹,未经王嬿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35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气泵
- 下一篇:氮气设备增压工艺联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