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自动回缩针头的注射器推杆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5371.6 | 申请日: | 200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019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伟青 |
主分类号: | A61M5/315 | 分类号: | A61M5/315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春元 |
地址: | 317605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针头 注射器 推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注射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自动回缩针头的注射器推杆。
背景技术:
目前,各国的医疗水平都在日益地进步,人们对于医护用品卫生的注重程度也越来越高。一直以来,不断地有发生在进行医疗的过程中受到感染的情况发生,不论是医护人员或是患者,其传染途径不外乎是直接传染或间接传染,其中,间接传染绝大部分是因为所使用医疗器械不干净所导致,如:消毒不完全、不彻底,或是将应抛弃的物品拿来重复使用等,以注射器为例:临床中注射器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之一,也是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疗器械,最传统形式的注射器是在使用完毕后,经过消毒后再重复使用,但是,如有消毒上的缺失,则会导致患者不当的感染,因此,这种注射器已经被限制使用或逐步被淘汰;针对上述问题,便出现了一种一次性注射器,这类注射器在使用一次后即要丢弃,但如果未作彻底处理,则给不法分子创造了条件,导致了再次使用的危险,例如有些医疗单位在为患者使用后,将针头部分丢弃,针筒部分仍继续使用,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虽然针筒部分未直接与患者接触,但由于注射药剂的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却可能回流至针筒内,相对的也可能将病菌带入针筒内,如下一位患者要再使用同一个针筒来注射药剂时,病菌可能就随着药剂进入于此位患者的体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感染隐患,致使患者自身的权益遭受损害,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并且这类注射器在使用后丢弃时,无任何防护处理,易误扎伤医护人员或清洁人员等,造成另一种不当的感染及危害。而现在,市场上针对一次性注射器而研发出现的回缩式自毁注射器,均因结构复杂或不合理给加工带来很大困难,因而不能大批量生产,不能满足一次性使用的需求;同时市场上出现的回缩式自毁注射器的弹簧均是设计在注射器的针筒与针头上,极易污染与药水接触的部位,影响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易大批量加工的专配注射器针筒的可自动回缩针头的注射器推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可自动回缩针头的注射器推杆,包括有:推杆按手及推杆体,推杆体的上端的外圆周面上套设有可与针筒内壁密封的活塞、下端设置有推杆按手,推杆体为一中空的结构,在推杆体的上端向内收敛形成有环形凸肩,在环形凸肩处设置有卡头,卡头的中部有一环形凹槽并处于推杆体的内腔内,在推杆体的内腔内设置有可将卡头完全拉入推杆体内腔内的弹簧。
上述的弹簧设置在推杆体的内腔底部与卡头的下端面之间,并处于拉伸状态。
上述的弹簧设置在推杆体的内腔底部与卡头的下端面之间是: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卡头的下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推杆体的下端。
上述的卡头的上部居中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盲孔,卡头的环形凹槽与推杆体的环形凸肩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易大批量加工;
2、本实用新型与针筒、针头配套使用后,既处于毁损状态,从而防止了再次回用,又使针尖被藏蔽起来,防止针尖扎伤及再次感染的情况发生,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适于与带针头的注射器针筒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与本实用新型配套的注射器针筒、针头使用前的状态图;
图3是与本实用新型配套的注射器针筒、针头使用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可自动回缩针头的注射器推杆,包括有:推杆按手1及推杆体2,推杆体2的上端的外圆周面上套设有可与针筒7内壁密封的活塞6、下端设置有推杆按手1,推杆体2为一中空的结构,在推杆体2的上端向内收敛形成有环形凸肩21,在环形凸肩21处设置有卡头3,卡头3的中部有一环形凹槽32并处于推杆体2的内腔内,在推杆体2的内腔内设置有可将卡头3完全拉入推杆体2的内腔内弹簧5。
上述的弹簧5设置在推杆体2的内腔底部与卡头3的下端面之间。
上述的弹簧5设置在推杆体2的内腔底部与卡头3的下端面之间是:弹簧5的一端连接在卡头3的下端,弹簧5的另一端连接在推杆体2的下端。
上述的卡头3的上部居中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盲孔31,卡头3的环形凹槽32与推杆体2的环形凸肩2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伟青,未经冯伟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5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烧伤除痂涂药器
- 下一篇:一种附着式路拌机拌料仓自动加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