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加强筋的空空中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5753.9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5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范正银;叶敏;王伟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 | 分类号: | F28D1/04;F28F1/00;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苑新民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天台县福溪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 空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压空气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加强筋的空空中冷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柴油机涡轮增压器会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运行,要求中冷器必须承受更高的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这对中冷器的零部件的结构强度,特别是对冷却管的强度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由于工作压力的升高,要求中冷器冷却管的机械性能必须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工作温度的上升,冷却管的拉伸强度却急剧地在下降。目前中冷器冷却管的材料主要为3003,在高温的工作环境下,特别是在100℃以上高温环境下,3003的机械强度随着工作温度的增高会急剧下降。
目前,国内欧III中冷器的最高工作温度达220℃左右,最高绝对工作压力达290kPa左右,一些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较高的欧III中冷器在运行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损坏,失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单流程空空中冷器芯子的两侧的几根冷却管和双流程中冷器的芯子中间的冷却管上,失效模式是冷却管与主板孔交接处的冷却管发生断裂,如图1所示。今后欧IV中冷器的最高工作温度将会在230~260℃范围内,工作压力将会达到3.5bar左右,空空中冷器的冷却管结构或材料如果不再加以改进,中冷器冷却管的失效断裂将不可避免。
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中冷器冷却管的失效断裂,将严重影响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发动机的排放。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通过加强筋局部加强冷却管与主板孔交接处的强度,防止冷却管运行过程中断裂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空中冷器的冷却管的强度得到加强的带加强筋的空空中冷器,可有效减少管子断裂现象,延长空空中冷器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带加强筋的空空中冷器,包括有中冷器气室、空空中冷器芯子,在空空中冷器芯子内设置有用一组扁管制成的冷却管,在冷却管内设置有散热片,在空空中冷器芯子两侧的一到三根冷却管两端内部都固定有四个贴合在冷却管内壁上的弧形的加强筋。
上述的加强筋为:在一条形板的一侧向下延伸出多个连接体,在连接体的下端向下分别设置有两侧有护边的“]”形体,“]”形体两侧的护边由中部到下端的高度逐步减小,“]”形体的外表面的拐角处圆滑过渡并与冷却管的内壁相贴合,例如:在条形板上可以设置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连接体。
上述的加强筋的材料是单复铝板,即“]”形的外侧覆有4045或4343焊料。
上述的加强筋中“]”形体的长度为8~12mm,由于失效地方都为冷却管与主板孔交接处的冷却管发生断裂,所以必须保证加强筋能伸到主板内侧以内,以保证冷却管与主板交接处的强度。
上述的冷却管和加强筋是通过钎焊与冷却管内壁联成一体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空空中冷器的冷却管内部增加加强筋,有效地增加了管子壁厚,提高了管子强度,减少了管子断裂现象,有效的防止空空中冷器失效,提高中冷器寿命和整车的性能;
2、本实用新型在空空中冷器的冷却管内部焊接加强筋,不改变空空中冷器的冷却管的结构,便于对现有产品的改造及原生产线的生产;
3、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加强筋上可对多个管壁的一侧进行加固,可以有效的提高加强筋及在中冷器生产中的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筋有选择地对部分冷却管进行局部加厚,既提高了中冷器的整体强度,又保证中冷器的相对低的材料成本。
5、本实用新型在冷却管涨管后,再安装加强筋,并用钎焊的方式进行焊接,焊缝的焊接率大于90%,以达到增加冷却管壁厚、防止管子断裂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大型增压空气热交换装置的重卡,大客车等大型汽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空中冷器总成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芯子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A部放大图;
图7是图6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筋的主视图;
图9是图5的仰视图;
图10是图5的左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57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