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同心导体式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6388.3 | 申请日: | 200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7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9/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8335***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同心 导体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电力输配线中的同心导体式电缆,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电缆用户把同心式电缆和屏蔽型电缆混淆,其实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本质区别在于同心式电缆的内导体只为单芯,而屏蔽电缆可以是单芯或多芯;另一方面屏蔽型电缆与同心式电缆的外导体都具有屏蔽效果,但后者具有承载故障大电流的作用,而前者一般不具备,考核指标是屏蔽抑制系数。
同心式电缆导体根据其特殊的结构,外导体既是中性或接地线导体,具有较强的短路过载能力,同时又是屏蔽性能优良的屏蔽层,可防止电缆本身输送的电流中含有高次谐波分量时,电缆会对其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同时外界的电磁干扰也不会藕合到电缆芯线上,因此不会对电缆相接的各种电气产生电磁干扰。同时具有较低且均匀的正(逆)序和零序阻抗,能提高线路首端过流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当前市场上的同心电缆,外导体主要是采用圆铜丝编织或疏绕,若采用编织工艺,铜丝直径受到限制,外导体截面受到一定的限制;采用疏绕工艺则存在有根数多、生产效率低、易断线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同心导体式电缆,使其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兼有屏蔽性能、较高的故障过载能力,以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善输电品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同心导体式电缆是由内导体和外导体组成同心结构,其结构特点是由多根软铜丝绞合构成圆形内导体,在所述内导体上挤包形成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的外层,由内向外依次是挤包成型的内衬层、扁形金属带疏绕形成的外导体、重叠搭盖绕包无纺布层和挤包成型的外护套层。
本实用新型同心导体式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内导体和外导体处于中心对称结构。
所述绝缘层采用PVC绝缘材料、XLPE材料、乙丙橡胶材料或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
所述内衬层为半硫化状态半导电橡胶料挤包而成。
所述外导体为电工用铝材或铜材材质。
所述外护套层为PVC护套料或交联聚烯烃料挤包而成。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内外导体采用同心式结构,具有较低且均匀的正(逆)序和零序阻抗,兼有屏蔽电缆的屏蔽效果,电气性能优良;
2、本实用新型内衬层采有半硫化半导电型橡胶料,一方面电性能优良,另一方面外导体镶嵌在内衬层中,改善电缆弯曲性能,结构更加稳定;
3、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导体采用了导电性能优良的电工用铜扁丝或铝扁丝,铜、铝材导电性能好,可以承载故障电流;用铜材作为外导体,与端子接触电阻小,安全性高;用铝材作为外导体,电缆成本较低,性价比高。扁形材减小电缆的外径;同时扩大外导体覆盖面积,提高了电缆屏蔽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外护套采用PVC护套料、交联聚烯烃等材质挤包而成,其材料机械性能高,材料易得,也是电缆常用的材质,降低电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体;2绝缘层;3内衬层;4外导体;5无纺布层;6外护套层。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是由内导体和外导体组成同心结构,由多根软铜丝绞合构成圆形内导体1,在内导体1上挤包形成绝缘层2,在绝缘层2的外层,由内向外依次是挤包成型的内衬层3、扁形金属带疏绕形成的外导体4、重叠搭盖绕包无纺布层5和挤包成型的外护套层6。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置也包括:
内导体1和外导体4处于中心对称结构;绝缘层2采用PVC绝缘材料、XLPE材料、乙丙橡胶材料或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内衬层3为半硫化状态半导电橡胶料挤包而成;外导体4为电工用铝或铜材质;护套层6为PVC护套料或交联聚烯烃料挤包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63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自助缴费系统
- 下一篇:防止生物质制碳设备绞龙膨胀和收缩的支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