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橡胶制品专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6699.X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3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连科;朱静;汪乐源;陈增宝;方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10 | 分类号: | B29C33/10;B29C33/30;B29C43/3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23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橡胶制品 专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具体是一种新型橡胶制品制品专用模具。
背景技术
橡胶制品在硫化生产时因专用模具的结构、排气方式、生产作业方式、橡胶胶料品种和质量等因素容易出现烂泡现象,导致硫化后的橡胶制品报废。这种生产过程中的报废现象一直困扰着橡胶制品企业。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产品烂泡在废品率中约占25%左右,而产品烂泡的形成与模具结构是否合理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环型密封圈橡胶产品最为典型,由于产品特性,为环状型,中间部分不易先排尽空气,容易产生窝气,在产品上就形成烂泡现象。企业一般生产此类产品时,在设计模具配合处加工排气槽或干脆使用真空硫化压机。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排气槽与型腔相连,容易造成跑胶,浪费胶料,且排气槽数量和体积有限,严重时胶料堵塞排气槽,排气不顺畅现象,产品质量不稳定;采用真空硫化压机,成本明显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橡胶制品专用模具,橡胶在压制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可从模具内的废气排放通道排出模具外,从而解决了橡胶制品的烂泡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橡胶制品专用模具,包括有上模、下模、模芯,模芯的侧壁与上模、下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模腔,上模上开有上阶梯孔,上阶梯孔内放置着带有凸台的紧箍螺杆,紧箍螺杆的下端穿过上模并固定连接有模芯,所述的下模内镶装有下模镶体,下模镶体上开有竖向的下阶梯孔,下阶梯孔内放置有支撑模芯的弹簧,所述的模芯上有开孔,开孔内放置有支撑着上模的弹簧,所述的模芯上端面与上模的下端面之间有间隙,且与上模上的上阶梯孔相通构成上废气排放通道;所述的模芯下端面与下模、下模镶体之间的接触面有间隙,且与下模镶体的下阶梯孔相通构成下废气排放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模芯上端面与上模的下端面之间有间隙,且与上模上的上阶梯孔相通构成上废气排放通道,模芯下端面与下模、下模镶体之间的接触面有间隙,且与下模镶体的下阶梯孔相通构成下废气排放通道,上模、下模镶体与模芯之间皆设置有弹簧,可延长接触时间,保证了橡胶在模腔内压制时产生的高温废气可从模具内的废气排放通道排出模具外,从而解决了橡胶制品的烂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新型橡胶制品专用模具,包括有上模1、下模2、模芯3,模芯3的侧壁与上模1、下模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模腔4,上模1上开有上阶梯孔5,上阶梯孔5内放置着带有凸台的紧箍螺杆6,紧箍螺杆6的下端穿过上模1并固定连接有模芯3,下模2内镶装有下模镶体7,下模镶体7上开有竖向的下阶梯孔8,下阶梯孔8内放置有支撑模芯的弹簧9,模芯3上有开孔,开孔内放置有支撑着上模1的弹簧12,模芯3上端面与上模1的下端面之间有间隙11,且与上模上的上阶梯孔5相通构成上废气排放通道;模芯3下端面与下模2、下模镶体7之间的接触面有间隙10,且与下模镶体7的下阶梯孔相通构成下废气排放通道,上废气排放通道与下废气排放通道皆位于模腔4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66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