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扶手箱隐藏式杯托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6795.4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张艳;葛宜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10 | 分类号: | B60N3/10;B60R7/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扶手 隐藏 式杯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扶手箱隐藏式杯托。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顾客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汽车驾驶的舒适性,而且要求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和整体美观性。因此汽车内饰设计在考虑顾客驾驶舒适性的同时需增加操作便利性的功能件,且使其对汽车驾驶室进行装饰达到美观的要求。
长途旅行驾驶,免不了带一些瓶装饮料或茶杯,需要在驾驶室内有一个可放置饮料瓶和茶杯的空间,且方便取放。现有车型的杯托大部分为伸缩式、翻转式和嵌入式,伸缩式和翻转式的杯托占用汽车内部空间较多,且放置饮料瓶后不够牢固,易晃动;现有车型大部分采用嵌入式,将杯托布置在扶手箱或座椅、门护板上,从而节省了汽车内部空间,但嵌入式杯托大多外露,在不放置物品时,易落入灰尘且不够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扶手箱隐藏式杯托,其目的是充分利用车内空间,杯子放置在杯托上稳固,整体布置美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汽车扶手箱隐藏式杯托,包括杯托本体,在所述的杯托本体按车身方向其左右两侧外各设有导轨板,所述的杯托本体与所述的导轨板紧固连接,所述的两个导轨板相对位置上设有导槽,所述的杯托本体上方设有可弯折滑动的帘幕盖板,所述的帘幕盖板的两边插入所述导槽内。
所述的帘幕盖板有多个节板组成,所述的节板包括由刚性材料制成的骨架和粘贴在所述骨架表面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表皮,所述的帘幕盖板的一端设有帘幕盖板把手。
所述的导轨板的前端高度低于后端高度。
所述的杯托本体为前后并列设置的双杯槽结构,一个杯槽的形状是圆形,另一个杯槽的形状是矩形。
所述的两个杯槽连接处设有固定块支架,所述的固定块支架卡接在所述的杯托本体上。
所述的两个杯槽上各设有一个旋转固定块,所述的旋转固定块卡接在所述的固定块支架上。
所述的两个杯槽内壁左右两侧设有橡胶弹性体,所述的橡胶弹性体插接在所述的杯托本体并与所述的导轨板紧固连接。
所述的一个圆形杯槽的直径是72mm,一个矩形杯槽的尺寸是72mm×6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隐藏式杯托布置在扶手箱右前端,手制动右侧,使得在杯托不使用时,将帘幕盖板盖上,使杯托完全隐藏,使扶手箱整体布置整洁美观,杯子放置在杯托上稳固,并充分利用车内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杯托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杯托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杯托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杯托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
1、杯托本体,2、导轨板,3、帘幕盖板,4、固定块支架,5、旋转固定块,6、橡胶弹性体,7、帘幕盖板把手,8、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这是一种汽车扶手箱隐藏式杯托,包括杯托本体1。
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汽车扶手箱隐藏式杯托,包括杯托本体1,在所述的杯托本体1按车身方向其左右两侧外各设有导轨板2,所述的杯托本体1与所述的导轨板2紧固连接,所述的两个导轨板2相对位置上设有导槽8,所述的杯托本体1上方设有可弯折滑动的帘幕盖板3,所述的帘幕盖板3的两边插入所述导槽8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杯托开关闭合功能,且节省了空间,整洁美观。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帘幕盖板3有多个节板组成,所述的节板包括由刚性材料制成的骨架和粘贴在所述骨架表面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表皮,所述的帘幕盖板3的一端设有帘幕盖板把手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67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