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用抗拉软扁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6847.8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7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袁胜举;朱爱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幸福电器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04;H01B7/2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孙文彩 |
地址: | 23837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用抗拉软扁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用抗拉软扁电缆,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行车、起重机和自动运输设备中,电缆为设备提供动力及信号控制作业,此类电缆性能要求高,结构较为复杂,其横截面一般可为扁形,目前,该类设备所使用的动力电缆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承受自身的重力,而且还要承受来自设备来回运动所产生的拉力,因此容易导致电缆的线芯折断,造成报废;还有,电缆在使用中,需要频繁移动,电缆的线芯和护套之间产生滑移,绝缘线芯伸出护套外,绝缘被拉伸,当有强电流通过时,电缆容易被击穿。而目前的这类电缆不够柔软,弯曲度小,抗拉力小,导体容易断裂,在使用过程中若电缆出现故障往往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而且目前的移动电缆不阻燃、有烟、有毒不环保。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用抗拉软扁电缆,该电缆具有较高的柔韧性,较强的抗拉性能,弯折多次导体不断裂、绝缘和护套不皲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移动用抗拉软扁电缆,设置横截面为扁形的外护套,在所述外护套内的中部平行设置至少三根绝缘线芯,各绝缘线芯分别由导体、挤包于导体外的绝缘层以及绕包于绝缘层外的包带层构成,并在所述外护套内位于三根绝缘线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抗拉软钢索。
所述导体采用第6类特柔软镀锡铜芯软导体。
所述外护套采用热塑性无卤低烟高阻燃弹性体材料。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电缆导体比较紧凑柔韧,不易断裂,抗氧化。即该电缆具有较高的柔韧性,是一般电缆柔韧性的10倍左右;绝缘层和外护套具有优异的耐侯性、耐热老化性、优异的抗张强度、韧性、回弹性以及优异的压缩永久变形性、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和无卤低烟高阻燃性能,同时绝缘层、外护套还不皲纹;在外护套内的两侧设置有两根较细柔软钢丝索(单根直径不大于0.8mm),使其具有抗拉的特性,其抗张强度可达到800Mpa,从而保证外护套和导体不断裂、不变形,并安全地运行。本实用新型电缆柔软、抗拉、阻燃,解决了行车、移动运输设备的动力电缆不够柔软,弯曲度小,抗拉力小,导体容易断裂、氧化的问题,使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龙门、桥式、梁式、地轨式行车和建材、冶金等自动运输设备的主电源输入和控制系统之间控制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体,2绝缘层,3包带层,4钢丝索,5外护套。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非限定实施例如下所述:
实施例:图1所示,导体1采用第6类特柔软镀锡铜芯软导体,导体生产经过拉丝-退火镀锡-束丝-(复绞)四个阶段,导体采用束绞的形式,截面在4mm2以下的导体采用束丝形式,截面在4mm2及以上的导体,由于截面大,导体单丝根数太多,在束丝后还要进行复绞,其中4mm2以下导体中单丝最大直径为0.16mm,6-35mm2导体中单丝最大直径为0.21mm,50-150mm2导体中单丝最大直径为0.31mm,185mm2及以上导体中单丝最大直径为0.41mm,同时2.5mm2以下采用小节距束丝,2.5mm2及以上先小节距束丝后反方向绞合;绝缘层2采用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乙丙橡胶绝缘材料,采用挤压式模具挤出,温度控制在145±10℃之间;包带层3为无纺布绕包,采用搭盖绕包,搭盖率20%;抗拉钢丝索4采用两根较细(单根直径不大于0.8mm)柔软抗拉钢丝索,镶嵌在外护套5的两边呈径向对称设置;抗拉钢丝索4的外周设置有护套层,该护套层与电缆的外护套5形成一体结构。由热塑性无卤低烟高阻燃弹性体材料制作的外护套5,同样也采用挤压式模具挤出,温度控制在120~150℃之间,可根据设备和材料的实际情况对模具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幸福电器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幸福电器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6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可调微波化学反应器
- 下一篇:高炉测温探瘤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