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灌装机的多头同步充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6998.3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5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房国荣;尹奋中;袁俊;蒋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房国荣 |
主分类号: | B67C3/26 | 分类号: | B67C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灌装机 多头 同步 充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灌装机,尤其涉及活塞式液体灌装机的充填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活塞式液体灌装机中,无论单头灌装机,还是多头灌装机,其液体充填装置都采用气压驱动,即由气缸带动灌装缸内活塞来回抽动,实现液体物料的充填,但气动式充填式灌装机都存在①充填速度单一,当充填量接近满瓶时,被灌液体容易产生泡沫从瓶口溢出,要克服这一缺点只能降低充填速度,使得灌装效率低下,整机的生产能力无法得到发挥。②充填精确度不高,由于气动式灌装机是以压力气体作为动力源的,而气体具有可压缩的特性,当气压波动较大时,气缸活塞在前进过程中从磁性开关检测到活塞信号到电磁阀换向,活塞返回的整个行程将发生变化,导致充填剂量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充填剂量的稳定。③调节充填剂量时,都必需逐个调节每个灌装缸,不仅调试麻烦,而且填充料浪费很多,对于多头灌装机,调整时间更长、更麻烦。
为了克服现有活塞式液体灌装机中气动式充填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申请人在ZL200620075900.3中公开了一种液体灌装机的充填装置,它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固定板、丝杆、螺母和两只灌装缸,其中两只灌装缸、减速机均安装在固定板上,固定板安装在机架上,且两只灌装缸对称地分布在减速机的两侧,灌装缸的活塞杆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上,伺服电机与减速机直联,丝杆的上端与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丝杆的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螺母固定在升降板上,螺母与丝杆相旋接。它能根据不同液体预先设定不同的充填速度,且在起初快速充填,当接近结束时低速充填,既能防止充填时产生泡沫溢出,又能发挥整机的生产能力,能彻底克服气动式充填装置存有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另一种液体灌装机的多头同步充填装置,这种液体充填装置更适合直线灌装机的多头液体快速等量灌装,一台电机可同步带动若干个灌装头。
一种液体灌装机的多头同步充填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电机1、固定框架2、灌装缸3、进出料三通阀4、同步升降机构5和升降板6;所述固定框架2包括底板21、定距杆22、面板23和滑动导柱24,底板21和面板23由定距杆22固定成一体,两根滑动导柱24固定安装在底板21和面板23之间;升降板6位于底板21和面板23之间,并套装在两根滑动导柱24上;灌装缸3的缸体32固定在面板23上,灌装缸3的活塞杆31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6上;同步升降机构5设置在升降板6与固定框架2之间,同步升降机构5的升降由电机1驱动。
进一步,所述同步升降机构5为丝杆螺母机构,丝杆螺母机构中的螺母51固定在升降板6上,丝杆52的两端通过轴承座55分别固定在固定框架2的底板21和面板23上。
方案一,所述同步升降机构5为单丝杆螺母机构驱动,所述丝杆螺母机构安装位置位于两根滑动导柱24安装位置中心连线的中心点上;
方案二,所述同步升降机构5为双丝杆螺母机构同步驱动,两个丝杆螺母机构的安装位置中心的连线中心点与两根滑动导柱24的安装位置中心连线的中心点重合;
进一步,所述电机1为伺服电机,所述丝杆52为滚珠丝杆,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底板21上,滚珠丝杆由伺服电机驱动。
进一步,伺服电机通过同步皮带带动滚珠丝杆旋转。
由于采取丝杆螺母机构来驱动升降板的升降,螺母51固定在升降板6上,丝杆52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座55分别固定在面板23和底板21上,灌装缸3的缸体32固定在面板23上,灌装缸3的活塞杆31通过分头板56固定在升降板6上,丝杆52由电机1来驱动,从而带动升降板6的升降,升降板6的升降必然带动所有灌装缸3的活塞杆31的同步升降,实现所有灌装缸3的同步抽吸与充填。这样只要一只电机就能进行多头同步灌装;根据最新灌装工艺要求,在初始灌装时可进行快速填充灌装,当灌装瓶快要灌满时应进行低速灌装,而电机1的运行速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可任意调节,在工作过程中可预先设定转速,在初始灌装时设定为高速,在灌装后期转换成低速,这种结构的填充装置能从根本上保证所有灌装缸3的灌装精度,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灌装效率,又能保证灌装后期不会起泡外溢;当要改变包装规格时,只要调整电机1的转动圈数即可,不需要单独调节每只灌装缸3的活塞杆31的行程,不存在灌装液的浪费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图3为双丝杆驱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图4~图6为单丝杆驱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右视图;图6为图4的B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房国荣,未经房国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6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洋平台加挂井槽装置
- 下一篇:温控节能型工业炉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