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7071.1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5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钱飞舟;俞向东;徐元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煤化工行业低压煤气化装置余热回收的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余热锅炉是利用前面装置产生的高温烟气中的热能,转化为介质(水或者蒸汽)的热能从而加以利用的设备。
在低压工艺(煤气化炉工作压力≤1.0Mpa,低压工艺煤气化相比壳牌煤气化工艺气化炉压力达3.0Mpa以上而言)的煤气化过程中,从煤气化炉出来的烟气温度达到950℃~1050℃,这部分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热能,必须利用余热锅炉来回收利用热量。由于在烟气中含有大量水份,还存在一些二氧化硫、氢氰酸等酸性物质,在低温(烟气露点温度)下容易对金属产生低温腐蚀,同时烟气中又含有大量细粉状的粉尘,由于静电作用,极容易附着在金属表面不容易清理,影响锅炉乃至整套设备的运行。煤气化特有的工艺决定了烟气的压力为0.2Mpa~1.0Mpa的工况,决定了余热锅炉与其他常规锅炉有很大的区别,一般锅炉的烟气压力为微正压或微负压。因此,余热锅炉的设计既要考虑低温腐蚀和防止积灰和烟气的压力,又要保证能在如此恶劣条件下吸收高温烟气中的能量,降低烟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低压煤气化装置的余热锅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立式圆筒型壳体,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烟气进口,下端设置有烟气出口和出灰口,壳体内烟气进口的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中压蒸发器、过热器、第二中压蒸发器和低压蒸发器,且第一中压蒸发器、第二中压蒸发器、低压蒸发器均为火管式,过热器为水管式,第一中压蒸发器、第二中压蒸发器和低压蒸发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引出管和下降管,第一中压蒸发器上和第二中压蒸发器上的下降管和引出管分别与中压汽包相连,低压蒸发器上的引出管和下降管与低压汽包相连,过热器的一端的过热蒸汽管与中压汽包相连,另一端与蒸汽输出管相连。
所述第二中压蒸发器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三中压蒸发器,第三中压蒸发器上的引出管和下降管与中压汽包相连;
所述第一中压蒸发器呈倾斜设置,且第一中压蒸发器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5°~7°,第一中压蒸发器上的引出管位于在竖直方向上第一中压蒸发器上的最高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火管式蒸发器热容量的特点,能在停炉时较长时间内保持管壁的温度,避免烟气的低温腐蚀。采用双压系统,最大限度的吸收烟气中的能量加以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余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壳体,2、烟气进口,3、烟气出口,4、出灰口,5、第一中压蒸发器,6、过热器,7、第二中压蒸发器,8、第三中压蒸发器,9、低压蒸发器,10,中压汽包,11、第一引出管,12、上盖板,13、第二引出管,14、第三引出管,15、第一下降管,16、过热蒸汽管,17、第二下降管,18、第三下降管,19、低压汽包,20、低压引出管,21、低压下降管,22、蒸汽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余热锅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70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