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舱外航天服灯光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7176.7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7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劲松;胡海城;邱祚良;毕竞;张丽;刘娟;李艳;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B21/00 | 分类号: | G08B21/00;B64G6/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天服 灯光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光源产品,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舱外航天服灯光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宇航员由舱内活动到舱外行走,必须穿上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为宇航员提供了生命安全保障。舱外服灯光报警装置安装在防护头盔外表面两侧下部,用于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情况下及时为航天员提供发光报警。系统要求舱外航天服灯光报警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寿命长,能承受高强度振动冲击、热循环、热真空及真空辐射等太空环境。这就对舱外服灯光报警装置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上普通的灯光报警装置很难达到上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寿命长,能承受高强度振动冲击、热循环、热真空及真空辐射等太空环境的舱外航天服灯光报警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舱外航天服灯光报警装置,包括LED报警灯、电阻、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线置于“Y”形管内,“Y”形管的一端与连接插头相连接,“Y”形管开口的两端分别与主体框架相连接,盖板卡装在主体框架上,所述的LED报警灯管脚设置在主体框架内部,电阻与LED报警灯串接,通过电缆线从主体框架的底面的出线孔引出与连接插头电连接。
舱外航天服灯光报警装置,所述的LED报警灯、电阻以及电缆线连接端通过胶粘剂灌封固定在主体框架内。
舱外航天服灯光报警装置,所述的主体框架内间隔的设置四只LED报警灯。
舱外航天服灯光报警装置,所述的主体框架、盖板采用聚醚酰亚胺材料。
一种舱外航天服灯光报警装置,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将LED报警灯管脚朝里放置在主体框架内部,电阻与LED报警灯串接。分左右两个部件各包含四只LED报警灯,电缆线从主体框架的底面的出线孔引出。LED报警灯、电阻以及电缆线连接端用胶粘剂灌封在主体框架内。主体框架和盖板采用新型的聚醚酰亚胺高科技材料。该灯光报警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寿命长,并能承受高强度振动冲击、热循环、热真空及真空辐射等太空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舱外服灯光报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LED报警灯;2、主体框架;3、盖板;4、电阻;5、电缆线;6、“Y”形管;7、连接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舱外航天服灯光报警装置,包括LED报警灯1、电阻4电缆线5,所述的电缆线5置于“Y”形管6内,“Y”形管6的一端与连接插头7相连接,“Y”形管7开口的两端分别与主体框架2相连接,盖板3卡装在主体框架2上,所述的LED报警灯1管脚朝里放置在主体框架2内部,主体框架2内间隔的设置四只LED报警灯1,分左右两个部件。电阻4与LED报警灯1串接,通过电缆线5从主体框架2的底面的出线孔引出与连接插头7电连接。LED报警灯1、电阻4以及电缆线5连接端通过胶粘剂灌封固定在主体框架2内。
主体框架2和盖板3采用新型的聚醚酰亚胺高科技材料,可以保证在高结构强度下的重量最轻,该材料还有很好的耐高低温性能、抗真空辐射能力,可以耐受太空的环境要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7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抗肿瘤的药物
- 下一篇:无铬型含稀土元素硅钢片表面绝缘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