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器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7179.0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7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元;席斌;李跃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天佑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器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减震,一般在悬架系统中采用双筒式液压减振器,汽车行驶中减振器拉伸时受压,减振器内的油液流动从而产生阻尼力,起到对车辆减振作用。但由于油封、导向器、外筒三者配合不紧密或者外筒采用焊管或标准管材受压变形,导致减振器内油液外漏减振器失效,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起不到减振作用;满足不了车辆减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振器总成,该减振器总成可避免液压缸中的油液泄漏,满足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减振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振器总成,包括工作缸、导向器油封和外筒,所述的外筒的导向器油封处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具有卡箍。
所述的卡箍由金属环和金属环结合处螺栓组成。
所述的环形凹槽为两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减振器活塞杆带动活塞上下移动产生阻尼力时,工作缸及外筒内油液来回运动产生很强的压力,外筒设置为光滑内壁,壁后均匀一致,外筒受力均匀,不会出现薄壁处受压大,出现液压油泄露的现象;在油封处设置凹槽,凹槽处卡接一卡箍,防止外筒局部变形液压油泄露,只要外筒壁不破裂,即便是有液压油泄露,也能保证其不会流出,从而保证了减振器的油液不泄漏,满足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减振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外筒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连杆;2、导向器;3、导向器油封;4、外筒;5、活塞;6、液压缸;7、凹槽;8、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外筒的示意图;一种减振器总成,包括工作缸、导向器油封3和外筒4,外筒4的导向器油封3处的外壁设置有环形凹槽7,环形凹槽7内具有卡箍8,环形凹槽7为两条,工作缸包括液压缸6和置于其内的连杆1和活塞5,活塞5套装在连杆1下端,油封导向器2与液压缸6上端嵌合并套装在连杆液压缸6上端,卡箍8为一环状端部开放的金属环,端部设置螺栓穿过的通孔,将卡箍8卡接在外筒4的凹槽7上,螺栓穿过卡箍的通孔,螺母拧紧。
外筒4内壁光滑,壁后均匀一致,受力均匀,不会出现薄壁处受压大,出现液压油泄露的现象;在油封处设置两条环形凹槽7,凹槽7处卡接一卡箍8,防止外筒局部变形液压油泄露,只要外筒4壁不破裂,即便是有液压油泄露,也能保证其不会流出,从而保证了减振器的油液不泄漏,满足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减振要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天佑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天佑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71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反光环形无极灯
- 下一篇:联体砂浆桩墙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