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筒旁通式磁流变减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7554.1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1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龚兴龙;郭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筒 通式 流变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磁流变技术的新型可控的减振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液是一种在非磁性载液中添加软磁性颗粒和表面活性分散剂的悬浊液,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其粘度可以连续、快速,可逆地调节。磁流变减振器利用电磁线圈改变磁流变液的粘度,产生连续可调的阻尼力。利用磁流变减振器为基础的半主动控制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车辆工程,航空航天,土木建筑,体育器材等领域。
目前实用新型使用的磁流变减振器,从结构上说,主要分为单筒式和双筒式减振器,单筒式减振器分为单出杆式和双出杆式。专利CN1601139A,CN2525303Y等为双出杆式单筒磁流变减振器,活塞杆从工作液缸两端穿过,大大地减小了减振器的行程。专利CN1621707A,CN1603651A等为单出杆式单筒磁流变减振器,需要增加气囊补偿活塞杆体积的变化,不仅增加了密封难度,而且在活塞杆直径较大时,需要补偿的体积增大,则气囊体积增大,相应地限制了减振器的行程。专利CN2496697Y,CN2542480Y为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电磁线圈被磁流变液厚厚包围,不利于减振器长期运动后线圈产生的热量的耗散,影响磁流变减振器的性能。并且上述专利的磁流变效应发生在电磁线圈和缸体之间,要求较大的阻尼力,则需要增加活塞的长度或者减小磁流变效应发生的阻尼通道的间隙,增加活塞的长度则减小了减振器的行程,减小间隙则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单出杆减振器行程较小,双出杆减振器散热困难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保证较大的行程,又能有利于电磁线圈热量耗散的新型双筒旁通式磁流变减振器。
具体的结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双筒旁通式磁流变减振器包括工作缸筒3和储液缸筒7,工作缸筒3下部安装有底阀2,工作缸筒3内部为工作缸,工作缸筒3和储液缸筒7之间为储液缸;活塞4和活塞杆6在工作缸筒3内上下运动,活塞4将工作缸分为工作缸上腔和工作缸下腔;底阀2和活塞4上安装有单向阀;
储液缸筒7上端与端盖8之间套设有导向环10,所述导向环10中部一侧径向上设有进液孔23和出液孔13,进液孔23的另一端口位于导向环10的内环面,出液孔13的另一端口位于导向环10的轴向端面;与出液孔13对应的储液缸筒7轴向设有连接管道;
所述进液孔23和出液孔13一侧的导向环10外侧通过连接板和隔磁垫片14连接着磁流变效应阀9;所述连接板一侧径向设有连通进液孔23的连接板油道,连接板通过隔磁垫片14连接着磁流变效应阀的导磁套筒17轴向一端;所述导磁套筒17轴向另一端设有压板19,压板19一侧径向设有压板油道;导磁套筒17内轴向依次设有上导磁板15、隔磁垫圈21、中导磁板22、隔磁垫圈21和下导磁板18;导磁套筒17其轴向一侧设有贯通的通液孔25;所述通液孔25一端连通着连接板油道,其另一端连通着压板油道;所述上导磁板15、中导磁板22和下导磁板18的圆周上通过隔磁套20套设有电磁线圈16,所述上导磁板15和下导磁板18中部设有连通出液孔13和压板油道的轴向通孔;所述中导磁板22周边均布设有两条以上的弧形槽26。
所述导向环的内环面上设有一条以上的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12。
所述储液缸筒7轴向的连接管道下端连接着连接管11。
所述隔磁垫片14、隔磁套20和隔磁垫圈21材料为铜或铝等隔磁材料;所述上导磁板15、中导磁板22,和下导磁板18材料为电工纯铁或低碳钢等易导磁材料。
所述中导磁板22周边均布设有两条以上的弧形槽周边均布设有三条弧形槽26;所述上导磁板15和中导磁板22轴向之间,中导磁板22和下导磁板18轴向之间压紧环形隔磁垫圈21,隔磁垫圈21的内径大于弧环形槽外径。
磁流变液灌注在工作缸、储液缸和磁流变效应阀流场通道内,磁流变效应主要发生在上导磁板15和中导磁板22之间,中导磁板22和下导磁板18之间的固定平板区域,在固定平板区域上,磁流变液在水平方向上向四周发散流动或向中心汇聚流动,而电磁线圈产生的磁感应线竖直穿过固定平板区域,磁流变液的流向与磁感应线的方向垂直,通过外加电流改变电磁线圈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进而改变磁流变液的粘度,从而使减振器的阻尼力发生改变,并且这种改变是快速的,连续的,可逆的。
与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双筒式结构,磁流变减振器有较大的行程,使磁流变效应阀旁置,能使减振器由于长期工作产生的热量快速耗散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75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