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载荷大型回转支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7940.0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1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东;牛金礼;吴芳;江勇;胡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23/84 | 分类号: | B66C23/84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奚志鹏 |
地址: | 24305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荷 大型 回转 支承 | ||
1.一种重载荷大型回转支承,包括外圈(12)、内圈(10)、滚柱和隔离块,其特征是:
a、将外圈(12)分成上外圈(3)和下外圈(1),在上外圈(3)的内周壁上由下至上依次开设二段内台阶式环形段,即在上外圈(3)的内径中由下至上依次开设二段台阶式内孔,且孔径由下至上逐段减少,同时在上外圈3的下端部的外周上车削环形下止口段,相应地使上外圈(3)下端形成环形凸台;
b、在呈辐板式的下外圈(1)的内周壁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三段内台阶式环形段,即在下外圈(1)的内径中由上至下依次开设三段台阶内孔,且孔径由上至下逐段增大,在下外圈(1)上表面的内侧带有环形上凸台,且此环形上凸台与上外圈(3)上的环形下止口段对应嵌合而使上、下外圈(3、1)对应嵌装成一体,在下外圈(1)的底部还开设环形内凹面,使下外圈(1)的下部形成环形圈,对应于上、下外圈(3、1)的嵌合部位,在下外圈(1)的内凹式底面上圆周均布开设直达上外圈的螺纹孔,在各螺纹孔中旋装连接螺栓(16),将上、下外圈(3、1)紧固连接;
c、将内圈(10)的外周壁的上端段车削成环形上台阶面段,将内圈(10)的外周壁的下部车削成环形下台阶面段,在此上、下环形台阶面段之间为环形凸圈段;
d、在内圈(10)的环形上台阶面段与上外圈(3)的上段内台阶孔之间环形均布安装上滚柱(6),该上滚柱(6)嵌装在上窗式隔离块(7)中,在内圈(10)上的环形下台阶面段与下外圈(1)上的下段内台阶孔之间环形均布安装下滚柱(8),该下滚柱(8)嵌装在下窗式隔离块(9)中,而在内圈(10)上的环形凸圈段与下外圈(1)上的上段内台阶孔之间环形均布安装外滚柱(4),外滚柱(4)嵌装在外窗式隔离块(5)中;
e、在下外圈(1)的环形圈的底部以及在起重机下机身法兰盘(13)的上部分别对应开设半圆弧面的上滚道和下滚道以组成第四道滚道,在此第四道滚道中均布安装钢球(14);
f、在上外圈(3)内壁的上端部和在内圈(10)的上表面以及在内圈(10)的外周壁的下端段上分别开设环形密封槽,并分别对应安装密封条(11),在下外圈(1)上第四道滚道的两侧分别开设环形密封槽,并分别对应安装密封圈(15),在上外圈(3)和下外圈(1)上分别开设与各滚柱的滚道及钢球(14)的滚道对应相通的油道并加装注油嘴(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79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泄压式预制混凝土管桩
- 下一篇:全自动矿车进罐前倾式翻车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6C 起重机;用于起重机、绞盘、绞车或滑车的载荷吊挂元件或装置
B66C23-00 起重机,主要由一根梁、臂架或起悬臂作用的三角构架组成,并且安装成能在垂直或水平平面内作移动或摆动,或者两种运动一起进行,如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塔式起重机
B66C23-02 . 悬臂安装成只可用来回转而不能调节且不能变幅的
B66C23-04 . 在作业中悬臂的有效长度可变化的,如径向位置可变的,可伸展的
B66C23-06 . 悬臂安装成可变幅的或俯仰运动的
B66C23-16 . 悬臂支承于立柱上的,如支承在下端安装成可回转的塔架上
B66C23-18 . 专门适用于特定地区或特殊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