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铸中间包浸入式水口对中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7979.2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6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军;李金贤;姬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B22D41/5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浸入 水口 工具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浸入式水口对中工具。属于炼钢设备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连铸生产中,中间包浸入式水口与结晶器的对中精度对于铸坯表面质量和浇注生产正常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当前水口与结晶器对中操作大多主要依靠主观目测确定,对中精度不高。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对中精度高的连铸中间包浸入式水口对中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铸中间包浸入式水口对中工具,由两根钢丝弯制而成,两根钢丝左右对称布置,每根钢丝包括一第一竖段、一横段、一第二竖段、一纵段、一斜段和一第三竖段,所述第一竖段、横段、第二竖段、纵段、斜段和第三竖段首尾相接,且第三竖段为固定段,该第三竖段顶端向内弯折形成弯钩,所述第一竖段底端向外弯折形成手柄,所述两根钢丝的第一竖段并焊,且所述两根钢丝的第一竖段置于所述对中工具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简单的装置,提高中间包浸入式水口与结晶器的对中精度,实现结晶器内钢水流场对称,提高铸坯冷却均匀效果,改善铸坯表面质量,减少连铸生产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工具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晶器和中间包浸入水口外径规格尺寸灵活设计、便于推广应用。
连铸浇注开始时用该工具可快速检测中间包浸入水口和结晶器的对中精度,以便及时调整中包位置、提高对中精度,对结晶器内坯壳均匀冷却和防止漏钢事故有积极作用。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连铸结晶器和中间包浸入式水口浇注空间方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铸中间包浸入式水口对中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
结晶器1、中间包浸入式水口2、水口中位线、钢丝3;第一竖段31、手柄311、一横段32、一第二竖段33、一纵段34、一斜段35、一第三竖段36,所述第一竖段31、一横段32、一第二竖段33、一纵段34、一斜段35和一第三竖段36、弯钩361、转折点A。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铸中间包浸入式水口对中工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连铸中间包浸入式水口对中工具,由两根钢丝3弯制而成,两根钢丝3左右对称布置,每根钢丝3包括一第一竖段31、一横段32、一第二竖段33、一纵段34、一斜段35和一第三竖段36,所述第一竖段31、横段32、第二竖段33、纵段34、斜段35和第三竖段36首尾相接,且第三竖段36为固定段,该第三竖段36顶端向内弯折形成弯钩361,所述第一竖段31底端向外弯折形成手柄311,所述两根钢丝3的第一竖段31并焊,且所述两根钢丝3的第一竖段31置于所述对中工具的中间。
对中工具制作方案:
根据连铸结晶器1和中间包浸入式水口2浇注时空间方位尺寸(附图1)设计如附图2所示的对中测量工具,每套装置需用两根钢丝弯制,每根钢丝长约600mm,直径φ4~φ6。图中转折处垂直伸出的50mm距离主要是为了将该工具标尺段从结晶器内引出,便于观察。在弯制过程中注意控制尺寸精度、平行和垂直精度,两根钢丝拼焊时注意保持水平。
主要技术参数:
对中工具外形长×宽×高尺寸为380×360×55。
标尺零位左右分别刻有0~30mm的标志,用来检测水口中位线偏离结晶器中心尺寸大小。两平行固定段间距比结晶器左右内壁间距多2mm,以便使用时仅靠在结晶器左右内壁上并保持平行,两平行固定段要放置在结晶器上沿以下30mm左右和结晶器宽度方向中间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79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