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善功放线性的数字自适应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8028.7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8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夏;刘劲松;徐达学;张跃进;张骁勇;窦增昌;曲燕霞;童其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F1/32 | 分类号: | H03F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功放 线性 数字 自适应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自适应线性电路,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改善功率放大管的线性的数字自适应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CDMA、WCDMA、TD-SCDMA等系统中使用的功率放大管对功率放大管的效率要求非常高,而且对线性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传统功率放大管的线性随着功放管输入功率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因为对于一般的功率放大管,如型号为MRF6S9060的功率放大管,其在同一静态工作点经常只能保证在某个输入功率点时有较好的线性,而功率回退后,线性明显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结构简单、改善功率放大管线性的数字自适应电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改善功放线性的数字自适应电路,包括第一耦合电容、第二耦合电容、耦合器、检波器、A/D转换器、CPU7以及D/A转换器,其中信号输入端与第一耦合电容的信号端相连,第一耦合电容的输出端同时与D/A转换器的输出端以及功率放大管的栅极相连,功率放大管的输出端与第二耦合电容的信号端相连,第二耦合电容的输出端作为信号输出端,并与耦合器的输入端相连,耦合器的耦合输出端与检波器的信号端相连,检波器的输出端与A/D转换器的信号端相连,A/D转换器的输出端与CPU的输入端引脚相连,CPU7的输出端引脚与D/A转换器的信号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改善功放线性的数字自适应电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保证了功率放大管在大功率输出到功率回退时线性度皆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善功放线性的数字自适应电路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一般的功率放大管,改变其静态工作电流大小可以使得功放管在对应不同输入功率大小时的线性特性曲线发生偏移(如MRF6S9060),即,当减小其工作电流时,其在功率回退时表现有较好的线性。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善功放线性的数字自适应电路的原理框图,该改善功放线性的数字自适应电路包括第一耦合电容1、第二耦合电容3、耦合器4、检波器5、A/D转换器6、CPU 7以及D/A转换器8。该改善功放线性的数字自适应电路用来改善功率放大管2的线性。
其中输入端RFin与第一耦合电容1的信号端相连,第一耦合电容1的输出端同时与D/A转换器8的输出端以及功率放大管2的栅极相连,功率放大管2的输出端与第二耦合电容3的信号端相连,第二耦合电容3的输出端作为输出端RFout,并与耦合器4的输入端相连,耦合器4的耦合输出端与检波器5的信号端相连,检波器5的输出端与A/D转换器6的信号端相连,A/D转换器6的输出端与CPU 7的输入端引脚相连,CPU 7的输出端引脚与D/A转换器8的信号端相连。
该改善功放线性的数字自适应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先通过耦合器4将输出端信号耦合至检波器5,检波器5检测功率放大管2的输出功率大小,然后检波器5的检测信号经A/D转换器6转换后送入CPU 7,CPU 7根据功率放大管2的输出功率大小来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通过D/A转换器8的转换后用来调节功率放大管2的栅极电压,当检测到功率放大管2输出功率较大时,通过CPU 7控制功率放大管2栅极电压不变,功率放大管2的静态电流保持较大,当检测到功率放大管2的输出功率减小时,CPU 7自动调节功率放大管2的栅极电压变小,功率放大管2静态电流也相应减小,使得功率放大管2在功率回退时同样保证有较好的线性,从而实现功率放大管2静态电流自适应可调,能较好的保证输入功率从小到大变化时功率放大管2的线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8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收纳袋改良结构
- 下一篇:复合型高强度塑苫浮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