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机组的自动精密过滤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8666.9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6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俞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宏 |
主分类号: | F28F19/01 | 分类号: | F28F19/01;F28F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组 自动 精密 过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机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机组的自动精密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换热机组是一种集成了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用于闭式系统)、仪表、传感器、电气控制、阀门、管路于一体的机电化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将来自冷(热)源的能量通过换热器连续可控地传递给目标介质(如循环水),以满足工艺制冷/热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集中制冷/热、工艺冷却、生活热水、冬季节能、热能回用等诸多领域。现有技术中换热机组的循环介质一般不采用超纯水,运行中管路容易出现藻类、粘泥、噬铁菌等杂质,从而导致管路阻塞、系统换热效率下降和管道锈蚀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机组的自动精密过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机组无法实时保证水质和预防管路阻塞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换热机组的自动精密过滤系统,该系统包括两组以上并联设置的精密过滤器及切换电动阀组,均连接在工艺循环水一侧的循环泵出水总管和换热器的二次侧进水总管之间,且每组所述精密过滤器均通过检测所述循环泵出水总管及换热器二次侧进水总管两端的动态差压信号、并利用各组对应的所述切换电动阀组进行自动交替工作。
上述自动精密过滤系统,在每组精密过滤器及切换电动阀组中: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切换电动阀组的出水口连接,精密过滤器的出水口则通过一组管路控制阀与所述换热器二次侧进水总管连接;所述切换电动阀组的进水口与所述循环泵出水总管连接。
上述自动精密过滤系统中,所述管路控制阀包括球阀或蝶阀或电动阀组。
上述自动精密过滤系统中还包括:控制单元及分布在所述精密过滤器两侧的温度传感器(用于产生温差的系统)、压力传感器(或差压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及对应的变送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各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后,控制所述切换电动阀组对精密过滤器进行自动切换操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自动精密过滤系统,可以防止换热机组的管路中出现藻类和粘泥等物质,确保水体颗粒度稳定在用户要求的精度范围内,并保护换热器不被杂质堵塞,实现工艺循环水(二次侧)水质的长期洁净和换热器的高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机组的自动精密过滤系统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机组的自动精密过滤系统实施例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精密过滤系统包括两组(根据应用需要可设置两组以上)并联设置的精密过滤器111、112及切换电动阀组121、122,均连接在工艺循环水一侧循环泵13的出水总管和换热器14的二次侧进水总管之间,具体连接方式为:精密过滤器111/112的进水口与切换电动阀组121/122的出水口连接,精密过滤器111/112的出水口则经过一组管路控制阀(例如球阀、蝶阀等,图中未显示)与换热器14的二次侧进水总管连接;切换电动阀组121/122的进水口与循环泵13的出水总管连接。精密过滤器111/112通过检测到的循环泵13出水总管及换热器14二次侧进水总管两端的动态差压信号,并利用对应的切换电动阀组121/122进行自动交替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15以及分布在精密过滤器111/112两侧的温度传感器T1&T2(用于产生温差的系统)、压力传感器P1&P2(或差压传感器ΔP)、流量传感器F1&F2和流速传感器V1&V2。在差压ΔP(P1、P2之差)增大到设计值时,精密过滤器111/112自动进行切换,流量ΔF(F1、F2之差)、流速ΔV(V1、V2之差)、ΔT(T1、T2之差,用于产生温差的系统)用于校验ΔP与各变量的对应变化关系,以消除单一差压控制存在的偏差。控制单元15在对上述各传感器的信号进行综合处理后通过控制切换电动阀组121/122对精密过滤器111/112进行自动切换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自动精密过滤系统,可以防止换热机组的管路中出现藻类和粘泥等物质,确保水体颗粒度稳定在用户要求的精度范围内,并保护换热器不被杂质堵塞,实现工艺循环水(二次侧)水质的长期洁净和换热器的高传热效率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依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想到一些雷同、替代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宏,未经俞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8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