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流式高炉风口小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8735.6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5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良;王国文;周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余市长城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6 | 分类号: | C21B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8000 江西省新余***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高炉 风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工业高炉送风系统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导流式高炉风口小套。
背景技术 高炉炼铁过程中,为了降低焦比,提高冶炼强度,通常需要向炉内送热风。高炉风口小套普遍采用导热系数好的紫铜铸造,价格昂贵,其内部为循环水腔,可将传导到铜套上的热量通过冷却水导出。高炉风口小套是安装在高炉风口最前端的部件,风口所通过的热风温度在1000℃以上,其前端伸入炉内,外部特别是前沿工作环境恶劣,承受1600℃以上热负荷冲击和熔融态渣铁的侵蚀,易损坏。目前常见的贯流式、螺旋式或双腔式高炉风口小套,由于内部结构不合理,有死角,水的阻力大,冷却水从后腔进入后水循环不畅,不能直接排到前沿,也不能将热量及时导出,烧损是造成风口小套消耗量大的主要原因。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循环冷却无死角,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使用寿命长的导流式高炉风口小套。
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腔体、导流管、环形隔板及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在环形腔体的进水口设置导流管与环形腔体最前端相通;环形隔板横向设置,构成循环水道,隔板之间开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
1、采用导流管将冷却水直接打到风口小套最前端,加快了前端的水流速度,使高温易损部位得到强化冷却,提高了风口前端高温区的热交换速度,消除了冷却死角和气室,减少了高炉风口小套因超热负荷不能及时导出而造成的熔损。提高了使用寿命。
2、在风口小套环形腔体内横向设置环形隔板,在环形隔板之间设置出水口,实现最宽范围的循环水道,水流导向避免了冷却死角,导出水流加快,冷却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开放式加工,制作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面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环形腔体内部导流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风口小套由内外封闭的环形腔体、导流管、环形隔板构成,在风口小套的进水口设置导流管1,其另一端伸入到风口前端,这样,冷却水可以先冷却热负荷强度大的前端,将主要在风口前端进行热交换的热量带走。同时,水流加快,消除了冷却死角和气室,强化了风口前端的冷却。在环形腔体内,横向设置至少3片环形隔板2,最佳为5片。每块环形隔板2相对应位置至少设置3个可以串接的安装孔,用于整体固定环形隔板2及导流管1。串接固定件3采用园钢或扁钢,与环形隔板2焊接固定,构成导流体(见图3)。在每个环形隔板2的相对位置开有出水通孔4(见图2),使环与环之间相通,构成导出循环水道,在环与环之间出水通孔4一侧设置导向板5(见图3)导流,使水流顺畅,不紊乱,方向如图4箭头所示。环形隔板2的设置实现了导出水流的最宽范围流出,避免了冷却死角,导出水流量大,也强化了风口小套的冷却。
将本实用新型导流体安装于风口小套环形腔体内,即可使用。打开进水口、出水口,冷却水从导流管1直达风口小套最前端,由于环形隔板2的作用,冷却水在前端(前腔)循环一周后,通过环形隔板2上的通口排入后腔,一环一环的循环冷却风口小套,最后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余市长城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新余市长城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87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彩印机气胀轴上的纸管
- 下一篇:盘纸拼接吸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