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造反射罩用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9322.X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5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魏昌振;王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魏昌振;王建兵 |
主分类号: | B29C51/36 | 分类号: | B29C51/36;B29C33/42;B29C5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靳静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反射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反射罩用的模具。
背景技术
面对全球节能的潮流,低耗电、高效率的LED灯管及冷阴极灯管有逐渐取代效率不佳的日光灯管的趋势,但是由于传统的反射罩需要黏贴反光片的方法来制作,灯光的反射效果不佳,容易产生程度不一的眩光以及亮度不均匀的现象,使得新光源灯具在推动上还有一定的程度的困难。近年来不断有用热塑性放射材料通过模具压制而成的方法出现,但是模具制造困难,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的一种制造反射罩用的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造反射罩用的模具,该反射罩位于光源的外侧,光源的光线通过该反射罩反射射向一定的方向,其中制造该反射罩的坯料的材质为热塑性反光材料,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的上模的下部形成上压模面,所述的下模的上部形成下压模面,所述的上压模面和所述的下压模面上下对应,所述的上模和所述的下模的内部均设有冷却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的下模的底部还有一个贯通的第一孔,所述的第一孔的上端部位于所述的下压模面上,该模具还包括一个将制造反射罩的坯料定位于所述的上压模面和所述的下压模面之间的定位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上模具有锥形压线条结构,以方便热塑性反光材料在加工成反射罩时两边形成压线,折叠成各种结构的反射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定位装置为位于所述的上模和所述的下模之间的夹持器,以实现热塑性反光材料在冲压前的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定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下模上的定位槽,将热塑性反光材料先冲裁成所述的定位槽的形状,然后将热塑性反光材料放入所述的定位槽处,实现热塑性反光材料在压模前的定位。
优选地,所述的上模的中部也有一个贯通的第二孔,所述的第二孔的下端位于所述的上压模面的中心位置。
所述的第一孔的上端部位于所述的下压模面上的中心位置处。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使用时也降低了制造反射罩的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模前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模时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模后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模前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模时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模后的示意图。
其中:1、上模;11、上压模面;2、下模;21、下压模面;3、夹持器;4、定位槽;5、第一孔;6、第二孔;7、锥形压线条结构;8、坯料;9、反射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制造反射罩用的模具,该反射罩位于光源的外侧,光源的光线通过该反射罩反射射向一定的方向,其中制造该反射罩的坯料的材质为热塑性反光材料,该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所述的上模1的下部形成上压模面11,所述的下模2的上部形成下压模面21,所述的上压模面11和所述的下压模面21上下对应,所述的上模1和所述的下模2的内部均设有冷却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的下模2的底部还有一个贯通的第一孔5,所述的第一孔5的上端位于所述的下压模面21的中心位置,该模具还包括一个将制造反射罩的坯料8定位于所述的上压模面11和所述的下压模面21之间的夹持器3。
工作时,将坯料8夹在所述的夹持器3上,利用所述的上模1和所述的下模2内的加热装置对上模1和下模2加热,加热的温度在坯料8的软化温度之下,然后对坯料8进行压模,使得坯料8成形至一定形状的反射罩9,在合模时,下模2内的空气由第一孔5排出,形成真空,并恒温保持一段时间,以便反射罩9吸附成型。在合模状态下恒温保持一段时间后,关闭所述的上模1和所述的下模2内的加热装置,打开所述的上模1和所述的下模2内的冷却装置,待所述的上模1和所述的下模2冷却至一定温度后,对所述的上模1和所述的下模2进行分模动作,同时在常温下,通过所述的第一孔5对反射罩9吹风冷却,然后进行脱模步骤。
附图4至附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下模2上开有一个定位槽4,所述的上模1具有锥形压线条结构7,同时所述的上模1的中部也有一个贯通的第二孔6,所述的第二孔6的下端位于所述的上压模面11的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魏昌振;王建兵,未经苏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魏昌振;王建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93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