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聚结式过滤滤芯的射流式油雾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9847.3 | 申请日: | 200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0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於春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易普润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杨伯廉 |
地址: | 31140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结 过滤 射流 式油雾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雾分离器,尤其涉及一种带聚结式过滤滤芯的射流式油雾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大的、重型的、高速旋转机械(如汽轮机、压缩机)的油润滑系统中,流过主机润滑、密封部位的润滑冷却油返回润滑系统油箱时,由于高温及冲击会夹带大量气泡,进入油箱后,气泡爆裂,产生大量油烟雾,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
1.油雾被吸入主机旋转部件产生油雾“跑、冒”现象,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
2.油雾从油箱各通气处逸出,引起环境污染,还会带来设备间相互影响,导致设备无法在室内使用。
油雾、油烟散放问题的关键在于:油雾、油烟中绝大部分的油滴直径小于1微米,而传统的排除油雾、油烟的方法,如丝网、纤维、静电、离心法等只能除掉油雾、油烟中的大油滴,无法除掉微小的油滴。因此,经过这些方法处理后,仍然存在大量的油雾和油烟。目前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在油箱顶部设排油烟风机,将油雾引至厂房外排放,致使大量的油颗粒被油雾夹带一起排出,加速了润滑系统中润滑油的消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去除重型、高速旋转机械油润滑系统产生的油雾和油烟,又能减少润滑油消耗的带聚结式过滤滤芯的射流式油雾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过滤筒,过滤筒内设有聚结式过滤滤芯,过滤筒的底部设有油雾进口,油雾进口连通压缩空气进管,过滤筒的靠近顶部的侧壁上连有排气管,排气管与过滤筒侧壁的连接处位于聚结式过滤滤芯的上方,过滤筒的底部靠近聚结式过滤滤芯处设有回油口,回油口上连有回油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筒的顶部设有过滤筒盖。
作为优选,所述的聚结式过滤滤芯呈“W”型。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筒内设有液位控制器,所述的回油管上设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聚结式过滤滤芯,能将凝结下来的润滑油回收到油润滑系统的油箱中,从而降低了润滑油的损耗且省去了常规排烟风机的外接排烟管道,节约运行及维护成本。由于卓越的除油雾、油烟性能,除去油雾、油烟的空气可在厂房内直接排放,避免污染工厂环境,减少火灾等安全隐患,特别是避免了油雾、油烟进入空气后被吸入主机系统(如制氧机吸风塔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必要的停机时间(如清洗空压机叶轮上的积碳等),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呈“W”型的聚结式过滤滤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带聚结式过滤滤芯的射流式油雾分离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过滤筒1,过滤筒1内装有聚结式过滤滤芯2,聚结式过滤滤芯呈“W”型,过滤筒1的底部的中间位置有油雾进口3,油雾进口3连通压缩空气进管5,过滤筒1的内壁上靠近筒底处安装有液位控制器,过滤筒1的底部靠近聚结式过滤滤芯2处有回油口,回油口上连有回油管6,回油管6上安装有与液位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8。过滤筒1的靠近顶部的侧壁上连有排气管4,排气管4与过滤筒侧壁的连接处位于聚结式过滤滤芯2的上方。过滤筒1的顶部密封有过滤筒盖7。当回油的液位到达液位控制器时,液位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打开回油管上的电磁阀,实现自动放油。
本实用新型采用压缩空气射流带动为动力,载油雾的空气进入过滤筒后,通过撞击、过滤、聚结原理直接进入高效的聚结元件中心。油滴被聚结元件的微细纤维收集起来,然后回流到过滤筒的底部。过滤后干净的空气通过排气管排出过滤室。聚结式过滤滤芯分离材料采用高效油气分离特制滤材(聚酯纤维),阻力小、效率高,对于直径大于0.3微米的油滴过滤效率达99.97%,彻底去除所有可见油烟,符合环保规范。聚结式过滤滤芯采用“W”型结构,分离层面积大,寿命长,滤芯寿命一般可达3~5年(根据负载而定)而无需维修。结构紧凑、重量轻、安装简单,无需外部配管,避免油雾、油烟吸入主机系统,确保设备有效、安全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易普润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易普润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9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