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缠绕用高强多轴向缝编毡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9917.5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2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蔡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联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6 | 分类号: | B32B5/06;B32B5/12;B32B1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451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高强 轴向 缝编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编毡,特别是一种缠绕用高强多轴向缝编毡。
背景技术
缠绕用高强多轴向缝编毡广泛应用于管道制造业,而国内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普遍采用表面毡加单纬向产品,生产力水平低,废品率高。传统产品,主体层以玻璃粗纱为主,使用低弹涤纶丝缝编而成;或是主体层0°以玻璃粗纱为主,通过90°方向使用细纱平织的织机单纬度向布;缝编工艺传统产品以纬纱为主体层,使用低弹涤纶丝缝编而成;或是织机工艺传统产品主体层0°以玻璃粗纱为主,通过90°方向使用细纱平织的织机单纬度向布;产品使用工艺,第一层表面毡,第二层单纬向布,分别使用,且工作步骤一致,但同一工作需重复操作,降低生产效率、人工利用率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产品结构定型,浸透速度快、覆模和充模性好的缠绕用高强多轴向缝编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缠绕用高强多轴向缝编毡,它主要包括基布层,在基布层上设有玻璃纤维纱,玻璃纤维纱与基布层通过低弹涤纶丝缝合连接。所述的基布层为玻璃纤维表面毡。所述的玻璃纤维纱与基布层垂直排列。由于该产品通过玻璃纤维纱线与玻璃纤维表面毡组合的缝合法,纱线不易移位,使用快捷,分布均匀,且制成品表面光洁,浸透性好。铺层效率高、不会因为单纬向产品本身特性“缩”,通过表面定型后,成本降低,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适应批量生产。产品广泛适用于RTM、拉挤工艺,主要应用管道制作、汽车部件、动运器材、轮船部件制作等等。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缠绕用高强多轴向缝编毡,其产品结构定型,达到浸透速度快、覆模和充模性好、特别是位移,且在使用中表面光洁度好。解决了传统产品易于移位、制成品表面光洁度不好、浸透速度慢的问题。根据应用实际经验,将表面毡与单纬向二步走的工艺,合二为一,对传统单纬向布,选择基布,由低弹涤纶丝缝编而成,达到固定产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缠绕用高强多轴向缝编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缠绕用高强多轴向缝编毡,它主要包括基布层1,在基布层1上设有玻璃纤维纱2,玻璃纤维纱2与基布层1通过低弹涤纶丝3缝合连接。所述的基布层1为玻璃纤维表面毡。所述的玻璃纤维纱2与基布层1垂直排列。由于该产品通过玻璃纤维纱线2与玻璃纤维表面毡组合的缝合法,纱线不易移位,使用快捷,分布均匀,且制成品表面光洁,浸透性好。铺层效率高、不会因为单纬向产品本身特性“缩”,通过表面定型后,成本降低,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适应批量生产。产品广泛适用于RTM、拉挤工艺,主要应用管道制作、汽车部件、动运器材、轮船部件制作等等。该类织物可通过玻璃纤维纱线2与玻璃纤维表面毡组合的缝合法。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但对产品质量稳定。且使用纱线与毡组合的方法,打破传统的工艺技术,从烦琐的多次铺层,实现了一次铺即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且此产品要求产品长度达到300米或300米以上,主要适用于机械化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联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联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99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