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镐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9946.1 | 申请日: | 200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1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忠鑫;何晓兵;潜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D7/00 | 分类号: | B25D7/00;B25D17/2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212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镐减震装置。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镐上未设有减震结构或有设置减震结构但效果不明显,手柄握持部分震动大,操作人员操作时会感觉不舒适。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良好的油镐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油镐减震装置,所述油镐包括发动机、传动箱和机壳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由设在传动箱与机壳手柄之间的弹簧减震机构和减震限位装置组成;
所述弹簧减震机构由前减振支架、拉簧和后减振支架组成,前减振支架和后减振支架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在传动箱的关节轴承上,前减振支架和后减振支架上分别设有拉簧挂销,拉簧一端固定在前减振支架的拉簧挂销上,另一端固定在后减振支架的拉簧挂销上;所述前减振支架和后减振支架上分别设有定位销轴,机壳手柄通过定位销轴固定连接;
所述减震限位装置由设于机壳手柄上的限位筋与设在发动机或传动箱上的限位柱组成,限位筋与限位柱沿机壳手柄运动的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可减少机壳手柄刚性,有效地吸收工具的冲击与震动,作用力撤消后工具手柄在拉簧作用下自动复位,减震效果良好。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镐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减震机构上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减震机构下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限位装置上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限位装置下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照图1~5,一种油镐减震装置,所述油镐包括发动机10、传动箱2和机壳手柄1,所述减震装置由设在传动箱2与机壳手柄1之间的弹簧减震机构12和减震限位装置13组成;
所述弹簧减震机构12由前减振支架8、拉簧7和后减振支架9组成,前减振支架8和后减振支架9通过定位螺栓6固定在传动箱2的关节轴承3上,前减振支架和后减振支架上分别设有拉簧挂销5,拉簧7一端固定在前减振支架8的拉簧挂销5上,另一端固定在后减振支架9的拉簧挂销5上;所述前减振支架8和后减振支架9上分别设有定位销轴4,机壳手柄1通过定位销轴4固定连接;
所述减震限位装置13由设于机壳手柄1上的限位筋14与设在发动机10或传动箱2上的限位柱11组成,限位筋14与限位柱11沿机壳手柄1运动的方向间隔设置。
将本实用新型装配到油镐上使用时,机壳手柄1下压时通过对前、后减振支架8,9的作用,受到拉簧7拉的弹簧力作用缓冲,减少手柄1刚性,有效地吸收工具的冲击与震动。作用力撤消后手柄1在拉簧7的弹簧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减震效果良好。减震限位装置13中限位筋14与限位柱11之间的间距即为减震幅度,当手柄1到达下极限位置时限位筋14抵住限位柱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99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